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稳固对克和千克的熟悉,并能依据实际状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及推理力量,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有余数除法的熟悉,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力量。
,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学问体系,培育思维力量。
,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受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稳固计算的方法;在比照中明辨混合运算的挨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力量。
教学重点:
,稳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挨次,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学问,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提醒课题
(一)嬉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
分好组后,开头抢答嬉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学问。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学问,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提醒课题,又调动学生参加复习的乐观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忆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
(1)出示习题:假如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沟通,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留意事项。
(3)比拟: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比照,明白第一种错误的缘由,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由于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肯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受学问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力量。
(二)复习混合运算。
: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挨次。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挨次进展分类。
如:第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