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丁《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医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中记载的“皆破解,不父咀,或炮或生,皆去黑皮,切刮取里白者,故曰中白”,晋代《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炭火内烧令黑勿令药过,取出用盒子盖之,候冷细研”,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中记载有“夫修事十两,丁文武火中炮,令皴圻者去之,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细劈破,丁屋下午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丁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宋代《圣济总录》中记载有“烧灰存性,用冷灰焙去火蠹”,活代《温病条辨》中有“炒黑”的记载等。
至唐以后,附子炮制方法更加丰富起来,主要记载有“黑赤豆制”、“蜜
炙”、
“煨制”、“姜制”、
“醋制”、“盐制”、
“药汁制”、
“甘草汤
制”、
“童便制”等等。如宋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去皮脐,
黑豆半斤,
入瓷瓶内慢火煮,以附子烂为度”,唐代《备急千金要方》18,“破作八片,蜜涂炙令黄”,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纸裹煨”,宋代《博济方》中“去皮脐,生切作四块,用生姜半角,以水一碗同煮附子,汁尽为度,取附子焙干为末”,活代《本草问答》’”中“四川彰明县采制附子,必用盐腌,其腌附子之盐,食之蠹人至死,并无药可解,可知附子之蠹甚矣”。在今看来,其时用盐腌减蠹之外,应该还为了附子的保鲜,防止腐烂。另在明代《景岳全书》中记载有甘草汤制附子,其对附子炮制程度的重要描述“……入锅内文火炒至将干,庶得生、熟匀等,口嚼尚有辣味是其度也;若炒太干,则太熟而全无辣味,并其热性全无矣”至今仍是附子炮制加工过程中重要经验判断指标
在历代附子的炮制加工过程中,宋代以后出现的“水浸制”、“煮制”、“蒸制”仍广为附子加工所应用,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每日早以新汲水浸,日一度换水,浸七日,去黑皮,薄切,曝干为末”,明代《普济方》中的“煮”,活代《握灵本草》中“去皮蒸过”等。
2. 附子炮制工艺:现代多以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等饮片规格入药,其主要工艺流程为:
盐附子:选择个头,均匀的泥附子,不去皮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水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问,直到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
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活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廿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T。每100斤盐附子,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白附片:挑选大个谢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水中数13,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用水漂洗,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黑附片(黑顺片):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水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水漂、纵切成片,再用水洗,用黄糖和菜油制成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炮附子:取生附子,活水洗净,浸泡一夜,除去皮、脐,润透后切顺刀片1cm厚,再用水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取出,用姜汤浸1-3d,捞出,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砂子烫至体积膨胀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ritime_4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