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教育评价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摘要: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 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 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转变。早期的教育评价主要为了 “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现代教育评 价的目的则更注重“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由重视鉴定转向更加重视改进教与 学,以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目标;
2) 评价对象的扩展。早期教育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领域,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评定上,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计划和课程编制的优劣得失作出判断,现代教育评价的 对象扩展到了所有教育领域,宏观和微观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皆可作为评价对象;
3) 评价结果形式的革新。早期教育评价既重视以数量的形式表示评价结果,也重视用 语言描述的形式表示评价结果,还重视以数量和描述相结合的形式表示评价结果;
4) 强调评价对象的参与。早期教育评价把评价对象看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现代教 育评价则把评价对象看作是评价的主体,强调评价对象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并引导 评价对象参与从指定评价方案到取得评价结果的全过程上,强调评价对象对评价结 果的认同。
二、评价的类型
教育评价项目多,且内容丰富,相互之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它们或因某一标准 而成为同类,或因另一标准而分属不同类型。依据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 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 评价和个体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级次,可分为高等学校评价、中等学校评价、初等学校 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类别,可分为职业学校评价、专业学校评价、师范学校评价、特殊 教育学校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 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等。
1)诊断性、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 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其主要 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良好的诊断评价有助于教师 把学生适当地分置在教学顺序中,正确找出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从而保证教与学 的成功。形成性评价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也称过程性评价, 其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 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如在教学过程是开展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 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调控、校 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国将形成性评价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 域,控制学习工作过程,及时或定期检查学校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工作上的 问题,及时加以改进。总结性评价指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内的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 值判断,也称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旨在对教育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甄别优 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这种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的结果作 总体分析,提供描述性信息,关心对效率的陈述,并强调自身的效果。其特点是在 学习或教学活动后,就学习或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教师或课程编制者作出价值判 断。评价者一般应独立于计划实施者及协助
教育评价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