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Pb分析及评价
1、通过取样实验得出金汁河上游Cu含量见下表5-1
表5-1金汁河上游Cu含量测定结果(mg/L)
采样
点
1
2
3
4
5
6
都较小,但部 分地方水流量相对较大,所以 4 号最小值点出现,可能与取样点的水流量有 关,或者是此处有其他支流汇入,降低了此处Pb的含量。同时造成上游Pb 含量成上升趋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沿河流有污水不断排入,以至于造成了 Pb 含量的缓慢增加。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要求, ,属于I类水质;地表水质II类的要求 ;地表水III类、W类水质要求Pb含量小于等 ;/L之间。根据 以上标准,可以得出上游各取样点间各自的水质等级,按取样点 1、 2、 3、 4、 5、 6、7、8、9、10号,它们水质等级是II类、V类、劣V类、III类、劣V类、劣 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
3、通过表5-1和表5-2数据,以取样点点数做横坐标,Cu、Pb浓度为纵坐 标作图,见图 5-3。
金汁河上游Cu、Pb变化趋势
系列2
■系列3
图5-3
从图5-3可以看出Cu的含量整体上呈现一个降低的趋势此处说明第10 号取样点未检测出),而
Pb 的含量呈现一个逐渐升高的趋势。整个曲线的变 化过程表现出 Cu、Pb 含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2)对于图5-3 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变化趋势,我认为有这样些原因。
、Pb分析及评价
1、通过取样实验得出金汁河下游 Cu 含量见下表 5-3。
表5-3金汁河下游Cu含量测定结果(mg/L)
采样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下游 Cu
4
平均值
由表 5-3 中 Cu 含量做纵坐标,采样点顺序数做横坐标,作 Cu 沿采样点的变 化趋势图,见图 5-4。
金汁河下游Cu变化趋势
图 5-4
(1) 由图5-4可得:整个变化趋势中出现了出现了一个极大值点,Cu含量 , —个极小值点,。从图上可以看出 这两个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分别是3号点和4号点这两个相邻的点。从1 号点到 6号点波动较大外,6号取样点到10号取样点Cu变化曲线相对比较平缓。
(2) 对图 5- 5-4 所表现出来的变换趋势, 我是这么看待的。1号取样点到3号取样点表现平缓且Cu含量比较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此段河段比较平缓,污染源相对多,离石闸立交桥比较近,汽车流量大, 交通产生的铅污染通过大气沉降到金汁河里,部分溶解在河水中,就造成了此处 浓度偏高。
5号取样点到10号取样点Cu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原因主要是逐 渐远离生活区,不论是排污浓度和排污持续时间都会减小。
(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要求,当 ,属于I类水质;II类、III类、W类、V类对Cu含 量的要求是Cu含量小于1mg/L。根据以上要求,由于1号点:Cu含量为 ,属于II类水质;2号点:,属于II类水质;按此标准同 理可以得出3、4、5、6、7、8、9、10号点都属于II类。从总体上可知下游Cu 的污染较轻。
2、通过实验得出金汁河下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