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2.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想史 1田园城市: 1989 是霍华德在《明日--一条真正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的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卫星城:由恩温提出的。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一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3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 4公司城: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从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5广亩城市:是由赖特于 1932 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6 带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 1882 年首次提出的。带形城市是使城市沿着一条高速度、高容量的轴线向前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使城市接近自然又便于交通。 7有机疏散:沙里宁与 1934 年在城市她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中提出的为缓解大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能的集中点。 8物质形态规划:以物质环境为主要的关注对象,以物质环境决定论为思想基础的一种规划模式。 9 《雅典宪章》:1933 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在雅典召开,会议主题是“功能城市”, 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即国际建筑协会( . )于 1933 年8 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比西埃( Le Corbusier ) 的观点。 10《马丘比丘宪章》: 1977 年国际建协在秘鲁的利马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 展望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11 邻里单位:由美国建筑师佩里于 1929 年提出。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其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12. 城市带( ) :工业带、都市带、大都市带: 50 年代以来,在某些城市密集地区,由于郊区城市化的作用,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农田分界带日渐模糊,城市地域上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从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城市现象——大都市带。(最早研究大都市带的是国际著名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于 1957 年用借用古希腊M egalop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83 KB
  • 时间2017-05-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