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的论文摘要: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正面临着一系列危机, 消解这些危机的关键要素在于教育学教师。教育学教师应通过践行课程引领、教材代偿、体悟示范、关注实践等去提升教育学课程的地位与价值。关键词: 教育学; 危机; 教育学教师; 使命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 教育学无疑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课程之一。然而, 现实情况是它的课程地位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 它的课程价值更是被视为可有可无, 这样的状态必然导致教育学面临着生存危机。为寻求消解上述危机的路径, 教育学研究共同体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实, 在当前教师教育的语境中, 只要充分发挥教育学教师的正向功能, 就可以有效地消解教育学的危机, 从而恢复教育学的课程地位与价值。一、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危机的产生教育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哲学观念的影响。在理性主义的视野下, 教育学获得了它最初的学术规范和理论形式。在此范式下, 教育学活动从大量日常的教育常识性认识活动以及哲学、政治或文学活动中区别出来, 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然而, 当实证主义以其精确、客观的面目获得喝彩时, 提倡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时, 对理性主义的教育学进行批判则成为必然。当“科学”的教育学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率的时候, 人们也开始感觉到实证的技术理性倾向给教育学带来的忧虑。因为实证主义的教育学难以回答类似于“什么样的教育学才是有价值的”这样带有明显价值论的问题, 其后果是直接导致教育学发展方向的迷失。. 而精神科学——解释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方法论以其特殊的视野, 维护了教育学的人文特性, 这是对实证主义的“反动”, 也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各种“主义式”教育学的涌现试图穷尽教育的义理, 提示其本质属性, 以自我完备的面目出现, 从而构建一个包容一切的体系。一旦教育学的话语呈现逐渐强势的倾向, 那么一元化、绝对化、脱离人、脱离实践就会成为常态, 教育学危机的产生也就不再是偶然的了。二、教育学危机的表现教育学危机的表现是纷繁复杂的, 诸如困境、迷茫、贫困等词汇均经常性地用以描述目前的教育学,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危机的具体表现进行梳理。 1 课程价值的虚无教育学无论作为科学还是学科, 是伴随着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设置为一门课程进人教育领域的, 因而我们不得不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一门课程形态的教育学的合法性。在这里它既然作为课程,我们就必然要思考其课程价值, 但教育学恰恰因为课程价值不能得到顺利的体现而备受诟病, 最终导致人们对教育学课程形成可有可无的虚无主义认知。教育学的学习者对于教育学难以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课程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这不能不影响学习的内在动机, 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低, 直接导致对教育学的认同感低; 二是对教育学课程的“实用”价值持怀疑态度; 三是认为教育学空洞抽象, 枯燥无味。 2 教育学教材的贫弱教育学在以课程的形态出现时, 相关教材建设就必然显得十分重要。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 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现实的教育学教材尽管有诸多版本, 但其贫弱状态是非常鲜明的。其原因是: 其一, 受认识论客观性、确定性的影响, 教育学教材更多的是传递历经检验的“可靠”
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