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海经两篇课件.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想像是人类最美的花朵
神话故事:产生于生产水平很低的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和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想像是人类最美的花朵
神话故事:产生于生产水平很低的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和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形象。
《山海经》两篇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山海经》, 全书现存十八篇,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的神话故事。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古代神话的特点,学习 鉴赏中国古代神话。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自由朗读课文
jiū
zhè
huÌ
xiāo

yīn
同桌互译
其状如乌(乌鸦) 其鸣自詨(呼叫)
是炎帝之少女(这,指精卫鸟)
溺而不返(淹没) 故为精卫(所以)
以堙于东海(填塞)
熟记蓝色字的解释。
问题探究

“衔西山之木石”填海的原因是 。(原文)
3.“精卫填海”这一故事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此精神?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不畏艰险、矢志不渝、死而不屈的精神。
“常”。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品读理解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熟记红色字的解释
河(黄河)
逐走(追赶着向前跑)
欲得饮(想要)
邓林(桃林)
北饮大泽(向北,名词作状语)
道渴而死(在路上,名词作状语)

(1)他自恃奔走飞快,而想与太阳比赛。
(2)为了消灭旱灾。
(3)原始人想知道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4)挽留日景。
……
文本探究
“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夸父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文本探究
“与日逐走”?
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正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表现,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斗争精神的反映。
文本探究
精卫填海:旧时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后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大;也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积累
作 业
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改写成一个故事。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丰富情节。
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山海经两篇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1.78 MB
  • 时间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