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牧场之国》反思
双主共学的课堂,我们一起成长 ——教学《牧场之国》有感 双凤桥小学 刘容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教学《牧场之国》反思
双主共学的课堂,我们一起成长 ——教学《牧场之国》有感 双凤桥小学 刘容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教师教学中的教法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授之于渔”的教法,孩子们终身受益。所以,北碚区致力构建“双主共学”的课堂模式推进“卓越课堂”建设。这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那什么是“双主共学”专家们已经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解释。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理解的双主共学就是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小组探讨出答案的内容教师创设环境,引导交流,针对难点适时点拨。对于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授予学法,搭桥铺路,让孩子们借助帮助达成目标。整个过程中教师、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各自履行自己的任务,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未知的欲望,而不是依赖与接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是理想中的课堂,说来容易,做着难。这需要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需要教师敢于实践,敢于失败又战的勇气。实践中还可能面临不能达成目标,教师“讲”不完,学生启而不发,学得慢的现象。不过这些情况都是初期阶段才会产生的问题,只要教师坚持以学定教,坚持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久而言之,孩子们的进步将会是惊人的。
这学期,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我就《牧场之国》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精心备课,紧扣课堂目标和学生情况设计预习单。
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保障。所以在践行“卓越课堂”的过程中我把备课放在首位,认真结合我班孩子的情况进行备课,并紧扣课堂目标,学生情况设计预习单。预习单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例如教学《牧场之国》第二课时之前,让学生们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1、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你想探讨或
不懂的问题。2 荷兰为什么是牧场之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作业 1 是想了解掌握孩子的需求,孩子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后还有什么不理解,针对孩子们的需求落实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作业 2 是这篇课文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达成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重要内容,课前让孩子们先学习,通过批改预习单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教学时就更有针对性,也便于调整自己的教法。因此批改预习单时发现学生只考虑到因为牧场辽阔,这儿生活着自由众多的牲畜,所以这儿是牧场之国,孩子们没有看到这儿还生活着一样喜欢放牧生活的人们,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教法的更改。课上就这一块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找出答案。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开发课堂模式,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习得阅读的方法。
教学《牧场之国》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