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花未眠》说课稿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有关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明。
一、说教材:
1、教材高中语文《花未眠》说课稿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有关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现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本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论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注重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进一步浅出的解说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
2、教学目的:
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规定,和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的:(1)情感目的,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和能力目的,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发明美。
3、教学核心难点:
根据教学目的的设定,本课教学的核心难点就拟定为:理解本文主旨和鉴赏本文语言,理解核心句子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核心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核心。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纲钩玄的措施,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核心句子理解主旨。采用核心段落核心阅读的措施进行,让学生能立即的抓住核心。同步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具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爱好,让意见,自主合伙的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
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故事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故事《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所有》(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体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髓",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继泰戈尔后来,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继承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她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故其作品常带有悲观悲观情调。荣誉也不能解脱她思想的颓废和空虚,1972年4月16日,她最后口含煤气管自杀,长
高中语文《花未眠》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