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戏 曲
阶段
时间
代表戏种
特点
孕育
上古—魏晋
角觝戏、歌舞戏
故事性
形成
唐
参军戏
角色
发展
宋
杂耍
舞台、剧本
高潮
元、明、清
杂剧、传奇
形式精炼
体制中 国 戏 曲
阶段
时间
代表戏种
特点
孕育
上古—魏晋
角觝戏、歌舞戏
故事性
形成
唐
参军戏
角色
发展
宋
杂耍
舞台、剧本
高潮
元、明、清
杂剧、传奇
形式精炼
体制严格
行当全备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戏曲种类:{40余种}
京剧、晋剧、蒲剧、雁剧、秦剧、吉剧、豫剧
吕剧、淮剧、沪剧、越剧、婺剧、绍剧、徽剧
闽剧、赣剧、汉剧、湘剧、祁剧、潮剧、桂剧
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粤剧
昆曲、高腔、评剧、越调、彩调、梆子腔
二人台、龙江剧、黄梅戏、莆仙戏、梨园戏
高甲戏、采荼戏、皮影戏、滑稽戏
河北梆子、上党梆子、山东梆子、
河南曲剧、湖南花鼓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 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 海
《墙头马上》-元·白 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 濂
《玉簪记》-明·高 濂 《风筝误》-清·李 渔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曲状元/诗剧 散曲《天净沙·秋思》
杂剧《汉宫秋》——《梅花酒》:“呀! 俺想着徊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 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日昏黄;日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锵;泣寒锵,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鲁斋郎》《拜月亭》散曲四块玉 闲适 旧酒没 新醅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 我出一個鹅 闲快活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
散曲[仙吕·寄生草·饮]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悲剧原型
山东省郯城县城东不远处,有一座高20米、周长150余米的孝妇冢,冢上芳草萋萋,四周松柏葱郁、冢前的石碑上刻记着一位东海孝妇的事迹,冢中所埋的孝妇,就是我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中所塑造的窦娥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
据《郯城县志》记载:汉代东海郡郯城有一位年轻女子,结婚后不久丈夫就病死了,她不愿改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奉养婆婆,人们都称她为“孝妇”。后来婆婆也多次劝她改嫁,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她知道若自己改嫁,年老的婆婆生活就要失去了依靠,这样过了十几年,孝妇就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一天,她的婆婆对邻居们说:媳妇伺候我这样苦,又守着寡,等我老了以后,她无依无靠怎么办,我不能再这样连累她了。这不久,婆婆为成全孝妇上吊自杀了。听说老母上吊死了,她那已出嫁的女儿便到官府告状,说孝妇逼死了母亲,县吏便将孝妇捕去,施以酷刑逼供,孝妇最后被屈打成招,当时有个当郡决曹的于公受理了这一案件,他得知孝妇敬养婆婆十几年,又经过调查断定孝妇的婆婆是自杀,于是如实禀报了。
但太守却不听于公的正确意见,坚持判孝妇死刑。于公十分痛心,他抱着卷宗在公堂上大哭,然后辞职回家,最后太守竟然杀了孝妇。恰好东海郡在此后连续大旱了三年,新的太守上任后,于公主动向他陈述了孝妇冤案,并说大旱的原因是因为屈杀了孝妇。新太守便杀牛率众到孝妇冢前祭典,并为孝妇昭雪,此时天空忽然下起大雪,此后三年这里风调雨顺。
斗转星移,东海孝妇的故事在民间越传越广,最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加工,变成的最流行的说法是:孝妇在临死的时候当众说:“我如果有罪,死而无冤,血当下流;如果有冤血当逆流,大旱三年。”当孝妇被行刑时,一腔白血直冲云天,流淌成河,最后在郯城西南一地方汇成一大片水洼,被称为白血汪。白血汪面积至今达十亩,紧靠汪边的村庄因此而叫白血汪,直到五十年代那里才更名为白溪汪。至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便据此故事写成了其流传千古的悲剧《窦娥冤》。
人 物
中国戏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