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护理
(3)预防性气管切开
对于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可施行气管切开(目前由于气管插管术的广泛应用,预防性气管切开已较以前减少)。
气管切开术护理
(3)预防性气管切开
对于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可施行气管切开(目前由于气管插管术的广泛应用,预防性气管切开已较以前减少)。
术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切口感染
预防再次发生呼吸困难
预防脱管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拔管及护理
术后护理:
1、环境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气管套口覆盖1-2层生理盐水纱布,防尘湿化。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
2、体位 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伤口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定时消毒伤口和更换纱布。
4、套管 内管取出刷洗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30min,否则外观分泌物干结,内管部分不宜再放入。外管在手术后一周,如无特殊需要,不宜更换。
5、系带 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后要及时加紧系带,防止病人脱管。
6、排痰
(1)有效咳嗽
(2)叩背:由下往上,由外到内。每次5-15min,一般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 。
(3)吸痰
及时吸痰: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注意无菌操作,吸引压力150-200mmHg。
吸痰前:湿化、雾化吸入;高流量给氧。
吸痰时:迅速、轻柔。由内向外的原则。每次小于15s,边旋转边吸引。每次间隔应大于3min。
吸痰后:给氧,观察患者反应。
7、气道湿化:
湿化原因: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湿化液选择:生理盐水、%低渗盐水、2%高渗盐水、灭菌注射用水、碳酸氢钠、庆大霉素、沐舒坦等。
湿化时间:一般10-20min。
湿化温度:一般35-37℃。
8、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不能发声,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9、拔管
拔管指征:原发病已愈、炎症消退、呼吸道分泌物不多。
拔管前:先试堵管1-3天,从半堵到全堵管口,如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拔管后:用蝶形纱布拉紧两侧皮肤,使其封闭,切口内不可填塞引流物。外敷纱布每日或者隔日更换一次,一般一周后可痊愈,如不愈合,可考虑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
并发症
1. 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
应立即通知医生,协助重新插入套管。
2. 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3. 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
4. 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 。
处理:加强咳嗽排痰,吸痰无菌操作,抗生素等。
5. 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6. 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感谢您的聆听
气管切开术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