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的应用解剖
(一)眼睑的形态特点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两部 分,它是保护眼球的屏障,能使眼球免受外伤或强烈光线的 刺激,也能帮助瞳孔调节照入视网膜的光线。上下睑于内外 两端互相遇合,内侧遇合处称内眦,外侧遇合处称外眦。上 下睑缘之间的空隙 皮等病的诊断治疗颇为重要。睑缘后唇锐利,呈直角,正对 眼球。后唇之前是睑板腺的小开口。在睑板腺开口和睫毛根 部之间,沿睑缘有一条灰色细线,用刀顺灰线易将眼睑劈分 为前后两部:前部是皮肤和眼轮匝肌,后部是睑板和结膜。 临床上,睑缘灰线对许多眼睑手术非常重要。 (二)
眼睑的组织结构 1.皮肤 为全身皮肤最薄部位之一, 〜,它薄而纤细,表皮角化少。皮肤纹理环 绕睑裂,手术时,如顺皮肤纹理作切口,则切口张力小,闭 合好,所需的缝针数也少,术后手术切口处皮肤疤痕细,色 淡,不显。老人于外眦部可见爪样皱纹,也称鱼尾纹。眼睑 皮肤富于伸展性,这与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它下方 的疏松结缔组织多少有关。眼睑皮肤切除 1/5〜1/4,如果四 周皮下组织充分潜行分离,仍然可以顺利地缝合切口、封闭 创面。老年人弹性纤维变性,眼睑皮肤因弹性减退而松弛, 明显的病人甚至可以遮住瞳孔区,影响视物。眼睑血管十分
丰富,因此生活力很强,抗感染能力也很强。在处理各种眼 睑外伤时,要尽量保留皮肤,不要轻易地把皮肤切除或抛弃, 缝回原位后多能存活。中年以上,尤其是女性,于上下睑内 眦部皮肤上常发生黄色瘤,这可能和局部皮肤表面的基底层 内含散在的单细胞性皮脂腺有关。皮肤表皮的基底细胞层下 面有一层基底膜,如果上皮增生向下生长,穿破此膜,病理 诊断中作为癌变的重要依据。 2.皮下结缔组织层 该
层皮下组织非常疏松,大多不含脂肪组织,它藉结缔组织索 与下方的眼轮匝肌联系,但于内外眦部则与下方的内外眦韧 带相连结。鉴于上述特点,眼睑皮肤能在眼轮匝肌表面自由 滑动,便于眼睑轻巧灵活地活动。也正因为此层组织结构疏 松,容易水肿,所以一些全身病所致的水肿,常常首先表现 在眼睑。而在睑缘睫部附近,上睑沟以及内外眦皮肤和睑内 外韧带粘连处都无此层。这一点对于施重睑术和内眦赘皮矫 正术有很大意义。 皮下组织浅部含有毛囊、汗腺、皮 脂腺等皮肤附件和色素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等,如皮下 组织内含有大量色素细胞即痣细胞集结,称色素痣,为皮内 痣,通常不恶变。若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有团状痣细胞集结, 为交界痣,有发生恶性变的可能。假如病人眼睑皮下组织内 神经纤维大量增生,眼睑变得又厚、又松、又软,呈面团样 手感,严重时眼睑松垂畸形,这就是临床上的神经纤维瘤。 3.肌层 包括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和 Mulller 肌。 (1)
眼轮匝肌:它是一薄层环形肌肉纤维,环绕睑裂作同心圆排 列,眼轮匝肌覆盖全部眼睑、部分额部和面部,上方达眉部, 下方至鼻翼水平,颞侧至头侧方的前端,鼻侧不超过鼻骨基 底部。 眼轮匝肌可分为睑部和眶部两个组成部分。 1)睑部位于眼睑部位,为不随意肌,睡眠时闭睑、瞬目等 均属该部肌纤维的功能。睑部眼轮匝肌纤维起自内眦韧带和 泪前嵴,及其前面的骨膜,呈弓形走向,止于外眦部韧带。 睑部眼轮匝肌还可按部位不同分为睑板前、眶隔前和泪囊部 三部分。①睑板前肌位于睑板前,浅头起自内眦部韧带,向 外侧环形走行于睑板表面,止于睑外侧水平缝。深头起自于 泪后嵴上 2/3 处,经泪囊后部达睑板前,它可使眼睑紧贴眼 球表面。深头是 Horner 肌的一部分。 Horner 肌的部分肌纤维 还环绕泪小管,它在保持泪道功能上起重要作用。②眶隔前 肌位于睑板前肌外缘,浅头起于内眦部韧带,深头起自泪囊 隔膜,由于深浅两头比较接近,肌纤维也互相交错混合,走 行于睑板前肌外侧,止于睑外侧水平缝。睑板前部和眶隔前 部之间的交界处(即重睑线)是肌肉最薄的部分,此点对于 重睑的形成有重要意义。③泪囊部眼轮匝肌又名Horner肌, 呈螺旋形走行于泪小管水平段的上皮组织中,但于垂直段则 呈环形分布,故具括约肌作用,当其收缩时,可牵拉泪小点 向内,使它浸于泪湖中。此外睑缘部的眼轮匝肌又名 Rio1an 肌,收缩时,可使眼睑贴靠眼球表面,并使眼睑腺体分泌物
排出。 2)眶部眼轮匝肌大致呈环形,为随意肌,肌
纤维收缩眼睑紧闭。眶部眼轮匝肌纤维起自于内眦韧带,环 绕睑裂后返回终止于内眦韧带。外眶部中部分纤维止于颞部 和颊部的皮肤和额肌。 眼轮匝肌由面神经分支支配, 当面神经麻痹时,肌肉失去收缩作用,睑裂不能闭合,且下 睑外翻,严重病例角膜失去保护,导致暴露性角膜炎。 (2)上睑提肌:起自于眶尖部视神经上方的总腱环,向前 走行于眶顶与上直肌之间,经睑板上缘,中央部纤维部分止 于睑板下部和双重睑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两侧的纤维呈肌 腱分散附着于内眦韧带和外侧的颧
眼睑的应用解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