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中审理与裁判.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与裁判引言新中国成立以后, 知识产权第一次在法律中获得承认, 是在 1979 年7 月通过并实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①。此后,《商标法》( 1982 年8月)、《专利法》( 1984 年 3月)、《版权法》( 1990 年)先后颁布,知识产权始获得全面保护。 1993 年,北京市法院率先在中、高级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随后, 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法院也设立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现在, 这类法庭由于最高人民法院机构设置的改革,更名为民三庭。在 1993 年之前, 知识产权案件是由人民法院的民庭( 主要受理版权纠纷案件)和经济庭( 主要受理商标权和专利权纠纷案件)受理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提出的“大民事”审判格局的改革思路②,把从 1993 年起,适合知识产权审判需要的知识产权庭更名为民三庭, 指定其专门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而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 则分别由行政庭和刑庭受理③。这种“改革”有怎样的益处,现在尚难判断,本文亦不做讨论。 2 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审判方式改革工作会议在 199 6年7月召开。 1998 年6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 以下称《若干规定》) 出台。 199 9 年 10 月,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的纲要》(以下称《五年纲要》)。这种改革显然是必要的。有人指出,至少是在民事司法领域, 不仅中国,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也近乎同步地进行着声势浩大的改革④。这场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内发性动力) 在于寻求正义的实现⑤。近几年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公开审理; 二是强化庭审功能; 三是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四是强化合议庭和独任法官的职责①。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方式改革是上述改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所接触的北京、上海等地一些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法官, 他们对这场改革是充满热情, 怀抱理想的。在他们的促进下,一批旨在规范审判工作中的文件②出现了。例如, 北京市高院的《关于知识产权审判改革的几点意见》、《关于发回重审、改判标准问题的几点意见》,北京市二中院知识产权庭的《证据规则》、《合议庭评议案件规则》,上海市二中院知识产权庭的《出庭须知》等。这些文件适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特点, 对所辖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起到很好 3 的规范作用。本文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司法解释,及地方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文件, 对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与裁判进行描述、分析和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知识产权审判:从立案到结案 1 .立案同任何一类民事案件一样,知识产权案件的当事人到人民法院起诉,求得纠纷的解决,都得首先经过立案这一步骤。立案是诉讼成立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从人民法院这一方面看,它在接到当事人的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③以后, 就要对该起诉是否立案予以审查。这种审查除了要审查它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以外, 还要审查它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案件管辖的规定, 以及地方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 及所辖地区情况, 就案件级别管辖问题做出的具体规定。一般而言, 凡专利权、商标权案件及版权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受理。除了根据案件的类别及诉讼标的数额而定的级别管辖以外, 还有地域管辖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 对于因侵权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 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 4 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9 条,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及侵权行为结果发生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应当理解为侵权行为直接产生的事实结果发生地④。对于针对销售侵权物品起诉的案件,如果原告对销售者不起诉, 仅对制造者起诉, 制造地与销售地又不一致的, 应由制造地( 通常即为被告所在地) 法院管辖; 如果在侵权物品销售地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时, 侵权物品销售地法院有管辖权①。从涉讼当事人这一方面看,他之所以要选择立案法院,主要是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例如, 选择其认为交通方便、有知识产权审判专长的法院, 以及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中级或高级人民法院。 2 .举证立案以后,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②。这也是在举证责任上的“谁主张, 谁举证”原则。对此,《若干规定》和《五年纲要》也做出规定。《若干规定》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 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的责任, 界定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以及人民法院调查后未能收集到证据的法律后果承担问题。 5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证据规则》规定,人民法院应依法审查当事人的证据, 证据使用除涉及国家机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外

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中审理与裁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77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