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探讨的论文.doc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探讨的论文摘要:当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问题尚存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人。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有所积极意义。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人的本质一、什么是逻辑起点(一)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性 1. 逻辑起点应该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理论体系的概念推演过程,就是不断地丰富开端的规定性的过程。 2. 逻辑起点应该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基础,而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萌芽中。”概念的逻辑推演和展开,就是把蕴涵于开端中的内容充分展示发展起来。 3. 总的来说,逻辑的起点与对象的历史上的最初的东西相符合。“那在科学上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二)恩格斯所定义的逻辑起点恩格斯认为所谓逻辑起点,就是指“科学应该从何开始? ”这就是说,逻辑起点就是范畴体系的起始范畴。因此,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的起始范畴,以它为基础可以推演出整个科学的体系。”二、当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观点(一)以具体的人为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在教科书中是常见的。所谓具体的人是指具有不同思想、观点、感情、作风、情趣、个性的人。教科书普遍认为:由于人们各自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身心发展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人们的思想也就各有其特点。.cOm 教育者要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差异,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矛盾,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二)、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逻辑起点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为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概括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还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由于社会关系具有阶级性,所以人的本质也具有阶级性。(三)以经济人、社会人为逻辑起点美国心理学家 schein 把人分为真实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三种,并认为从不同的人出发,其教育和管理方法应有差异。 schein 认为:真实的经济人是天生懒惰的,不愿意做事情的, 只要给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他就会好好干活,因而对他施加物质利益是教育和管理的主要方式;而对于社会人,物质利益不是主要动力,他的积极性发挥在于人际关系,即对象与社会关系。他人关系的处理如何,因而,对这种人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发挥其积极性;自我实现的人则是想做事情的,做不好是因为条件不够,只要条件具备他就能好好干活,因而对于这种人主要是改善环境和条件的问题。(四)接受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接受教育过程,教育者施加的任何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的接纳,才能体现为内在的思想转化和外在的行为改变。可见,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特点及其规律,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探讨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