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声现象学问归纳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着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肯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肯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初中物理学问点复习-声现象;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S=初中物理学问点复习-声现象vt=初中物理学问点复习-声现象×340m/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五)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乐音及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3、音调:声音的凹凸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4、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沟通,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声源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依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7、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颂家——指音调。(六)噪声的危害和限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有毒的固体废弃物污染。2、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为了不影响睡眠,一般不要超过50dB,为了不影响工作,一般不要超过70dB,为了不损害听力,一般不要超过90dB,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例:戴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