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发掘获重大收获.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发掘获重大收获
近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项目,在张 家堡广场东侧发掘清理了 440余座汉代墓葬,出土陶、铜、铁、铅、玉石、 骨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这批墓葬以小型汉墓为主,其中有3座中型墓 葬,规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发掘获重大收获
近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项目,在张 家堡广场东侧发掘清理了 440余座汉代墓葬,出土陶、铜、铁、铅、玉石、 骨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这批墓葬以小型汉墓为主,其中有3座中型墓 葬,规格较高,出土器物丰富。其中甚至发现有王侯丧葬才可使用的玉衣 (残片),出土了追随周代礼制随葬的九鼎,且体量较大、组合完整。这些 器物在西安地区都极为少见,足以显见其墓主生前是身份地位高贵特殊、 非同一般的贵族人物。
墓地的形成年代及性质
据市考古所副所长程林泉等介绍,这批墓葬位于汉长安城东侧,距离 长安城仅2500米,墓主生前应为长安城内的居民。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 穴墓道土洞墓、长方形竖穴墓道砖室墓,尚未见东汉时期流行的多室墓。 从出土器物来看,均为西汉时期墓葬常见器物,陶器以红彩陶器和釉陶器 为主,器类以鼎、盒、壶、仓、奁、灶等为主,不见东汉时期新出现的井、 案、盘、耳杯、猪、狗、鸡等模型明器。墓葬年代以西汉中、晚期为主, 少量为西汉早期和新莽时期,可知该墓地是从西汉早期开始埋葬,新莽以 后不再使用。
三座中型墓葬的年代
编号为MHO. M114、M115的3座墓葬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出土物 丰富。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竖穴土圻砖室墓,其中两座墓墓室积沙, 两座墓墓道有耳室。积沙墓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东汉时期基本不 见,主要为防盗所设。长斜坡墓道带耳室的竖穴土圻单室墓在春秋战国时 已出现,西汉时期继续沿用,东汉时期趋于消失。从出土器物来看,M110 和M114均出土大体量的黄釉陶器,这种陶器在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中的出 现稍早于绿釉陶器,流行时间较短暂,主要盛行于西汉中晚期,新莽以后 不见。M110出土钱币均为五铢钱,M114出土一枚大五铢和两枚小五铢, 小五铢钱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综合其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铜钱的特 点,这两座墓的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M115墓葬形制与M114基本相同, 所出陶器有绿釉小陶鼎和侈口短束颈矮圈足小陶罐。出土的小陶鼎形制与 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陶鼎相同,出土的小陶罐也多见于西安地区新莽时期 的墓葬中。尤为珍贵的是,在盗掘严重的墓室内残留一枚“大泉五十”铜 钱。“大泉五十”铜钱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改制所始铸,终止于地 皇元年(公元20年),具有明确的年代指示作用。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判 断M115的年代应为新莽时期。
墓主身份地位高贵特殊
程林泉等专家介绍,M115±有封土,,墓室平面呈长
方形,土圻残长10. 6米,宽4. 8米,砖室长7米,墓道和墓室土圻均有 台阶,出土器物多达200余件,其中包括5件大型铜鼎和4件大型釉陶鼎, 非一般墓葬所能相比。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M115的墓主追随周代礼制,使用九鼎随 葬,凸现出墓主特殊的身份地位。另外根据之前发现的基本确定为列侯的 墓葬,如西安沙坡新安砖厂利成积炭墓、长安邮电学院列侯墓等,墓葬形 制均为“甲”字形

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发掘获重大收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22-06-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