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止庵家语》
《止庵家语》是清代末期实业巨子周学熙先生谕泰、焯、夔、思四 子及弟、侄的信函和所撰支祠条约家规议案、教养章程等文稿总辑。内容 广博,思虑深远,见地非常。其中劝学敦品,砥砺廉隅,择业行事倍受推崇。
“世家子弟,如再实之木读读《止庵家语》
《止庵家语》是清代末期实业巨子周学熙先生谕泰、焯、夔、思四 子及弟、侄的信函和所撰支祠条约家规议案、教养章程等文稿总辑。内容 广博,思虑深远,见地非常。其中劝学敦品,砥砺廉隅,择业行事倍受推崇。
“世家子弟,如再实之木,其根己伤。”这是止庵家语的首篇首款所谓 “世家子弟”即世代相传的官宦、地主、富商巨贾的子女,这样的子弟承 祖宗余荫,有父兄庇护,丰衣美食,使奴唤婢,正是呵护有加、腾达有日的上 流青年,但在止庵看来,则如其根己伤的“再实之木”。他认为世家子弟其 富贵已高出平民寒士数十百倍,而人品之堕落,却比平民寒士更觉十百倍 之易。因为平民寒士无所倚赖,困心横虑有天然的磨炼机会。世家子弟则 不然,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养成了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坏毛病,“正人 日远,奸人日近”,“谨愿者不过指为饭囊,浮夸者更竟目为恶少。”能在鼎 盛时虑得衰败,这样的真知灼见就是在广有嘉言懿德传于后世的大贤中也 是不多见的。
如何改变世家子弟潜在的危机,止庵开出良方:“欲培其根,须以'读 书敦品'四字为职志”,“能读书则一切外务不足以动其心,能敦品则一切 外务不足以动其心,能敦品则一切匪人不得以侈其习”。止庵这里所讲的读 书主要指学习古圣做人的道理。“读书以明理为主”,“胸中常有书义,则 治事时处处皆书之精华”。敦品就是涤尘气鄙吝之心,息浮躁轻率之气,诚 实做人,诚恳待人,力戒骄奢淫逸,放僻邪侈。
如何读书,止庵提出看、读、作三法。看是记其文义;读是熟其字句; 作是撮其精要。同时要备好札记册,随手记录精粹的义理,雅驯的文词,美 备的典章,待考证的疑义。进而,止庵先生又提出三戒:“戒滥涉、戒多言、 戒妄念。”“非守此戒,则心不能静,决不能得书之味”。戒多言是先诫子侄 言多有失,他认为“吉人词寡,躁人词多”。他要求四子“得意无骄矜语,失 意无抑郁语,当毁誉无愤悻语,论人品无尖刻语。”戒妄念是指读书要心静, 此公深得孔明“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之道。深知心不专一什么事也干不成。
《止庵家语》在择业方面的训教是为世家子弟“培其根”的另个侧面, 择业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贫民寒士没有选择职业的条件,能够找到一份 工作,养家糊口足矣。世家子弟自然条件优胜,做商贾、走仕途都不是难事, 止庵要求子侄第一不可倚持前人贴留资产而不学本领;第二不可凭藉前人 之势力与人争现成饭吃。他认为,前人资产有时而尽,不能常持,无所事事, 豢养虚生即是坐困。势力亦有时而衰,如果平时与人争饭积下怨尤,势衰后 必受人排挤倾轧,所以,理应“自谋生路气谋什么样的路?他认为“宜藉小 职业为藏身之所”。“少年世家子弟最忌眼孔高,小事不屑做,大事又不能 做。”并特别指出:“谋生之道仍以农田为主。” “工商精华只可择习一艺, 待不得己时为人佣工,以资生活,切勿独自投资与市井争利。”他的四子明 思立志要投身银行界,按他当时的财力地位给儿子谋个协理、襄理干干易 如反掌。然而,凭藉自己的影响让儿子一步登天不是爱,甚或可说是对子女 的戕
读读《止庵家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