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摘要: 减负的目的是增效。为实现“减负”与“增效”的统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采用灵活恰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一条以学生为主体,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减负; 增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115-01
“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心理发展能力的学习任务,减去过时、繁琐的内容,减去小学生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练习,要求教师放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体,探索一条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途径。“增效”是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探索的学习品质。不但要“减负”而且还要“增效”,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减负增效,我有几点想法:
一、教师不给学生增加教材以外作业
教师不组织学生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资料。不有偿补课,不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不让学生做机械重复的数学习题。
二、教师要充分准备好上课内容,是减负增效的前提条件
要“减负”还要“增效”,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俗话说的好“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随着教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更是不断变化和创新,教师也应该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教师应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节课。我在备课时,认真阅读教材,弄懂本节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及教材前后的衔接情况,把握教材重、难点,理解编写教材的意图,力争吃透教材。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要突破难点,深化新知,具有启迪性、针对性,达到巩固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预习时,会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学习过程中,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
(二)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常会有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课前预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自己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逐渐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四、创设生动风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孩子喜爱的卡通人物等,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风趣幽默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熊妈妈分饼的故事,讲的是熊妈妈没有平均分饼引起小熊贝贝的不满,再由学生讨论出平均分配是最公平的,最后引出分数的故事。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外,教师上课教态要大方、面带微笑,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左右”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