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书心得体会《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书心得体会《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摘要: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 。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
朱永新老师的鼎 。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 。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
在这种氛围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 。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 。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 。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勿庸置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与教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朱永新老师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天仅仅忙于上课和做作业,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学生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而这些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 。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3
当我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思索着,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因为《新教育之梦》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
以往谈到理想,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许多美好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美梦成真的却少而又少 。而现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却有着新的感受 。朱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他在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平静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教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我没有读到成堆成堆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独特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既有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又有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还有富有激情的诗句 。可以说他的书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实在令人敬佩 。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 。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 。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

读书心得体会《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秘资料站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