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梨压缩套袋法探究及效果.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梨“压缩套袋法”探究及效果
 
 
张子茂1,乔进春2,3 (1河北省宁晋县林业局055550;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3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Reference:梨“压缩套袋法”对传统套袋技术进行了改进,压缩后的果袋 
 
梨“压缩套袋法”探究及效果
 
 
张子茂1,乔进春2,3 (1河北省宁晋县林业局055550;2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3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Reference:梨“压缩套袋法”对传统套袋技术进行了改进,压缩后的果袋体积大为变小,幼果与袋体接触紧密,不产生磨擦,遮光面积和对风的阻力显著减小,改善了树冠内光照条件,降低了强风造成的落袋果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Keys:梨;压缩套袋;光照;落袋果率
:A :1006-9402 (2010) 02-0005-01
梨果实套袋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多年,套袋后的梨果果点小,果面光洁细腻,有效阻断农药污染。但传统套袋方法,整个袋体平展,遮光面积大,对叶片光合效率影响较大,对果实内在品质有明显副作用;有些抗风力较弱的品种,遇较强风力常易造成大量落袋果。受生产中二次套袋和果[]袋湿润后可塑性较大的启发,试验和创新了“压缩套袋法”,以期改善传统套袋方式的弊端。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试验于2007年5~7月在宁晋县大陆村镇大陆四村集体果梨园进行,栽培品种有黄冠梨、绿宝石梨2个品种。2003年春季高接,株行距5 mx6 m,树势中等,管理水平中等。试验品种为果柄相对较短、韧性差且硬、套袋后遇强风易造成严重落果的绿宝石梨。
试验使用的果袋为当时宁晋县及周边地区普遍使用的3层果袋,外纸为印花包装纸,中间层为遮光蓝黑纸,内层为无纺布,长18 cm、宽16 cm。在梨园的东(A区)、西(B区)、南(C区)、北(D区)4个区位各选择树体大小、树势、坐果量等基本一致的6株树为试验树,其中3株用压缩套袋法全树套袋,另3株用传统套袋法套袋(对照)。对比法排列。5月7日完成套袋。5月7日起每隔l周调查记录树下落果袋数,5月14、21、28日、6月5、1 5日共5次记录,每次统计后,将落袋清理带出园外。
d“涮袋”,即将试验用果袋完全浸湿。方法是:用一广口盛水容器,放入洁净水,水深15—[]20 cm,取l捆果袋(50—100个),一只手稍用力捏住果袋上端,另一只手将果袋下端握住并整体弯曲,贴近水面后,依次缓缓放松果袋,使整捆果袋体的下端先后没入水中,取出后甩去多余水滴,同样方法将果袋另一端浸湿,甩去多余的水后,装入塑料袋或编织袋内保湿备用。
将浸润过的果袋口捻开,用食指伸入袋内撑开,然后将幼果装入袋中,使幼果果柄位于袋口处的缝合线与折线的中间位置,袋口要尽量靠近果台与果柄连接处:用拇指和食指将果袋和果柄捏住,左右手交替将两侧的袋口推折收拢,用卡片(丝)卡紧袋口,卡丝距袋口约1cm;卡口后,另一只手轻握袋体底部,向果柄方向推送果袋,将幼果送入近袋底处:使果袋折聚于果柄
处,此时握袋体一手收紧将整个果袋压缩,袋内空气基本排空,拇指、食指虎口也将折聚在果柄处的果袋攥紧挤压于果柄周围,完成套袋操作。该操作是一连串的连续动

梨压缩套袋法探究及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6-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