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摘要法律规范是以规定法律行为为内容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以抽象的类型化的行为为基本内容, 表现为一个抽象的行为模式, 指引着人们行为的实施。同时, 法律规范必然要与社会的具体事实相结合方能发挥其作为行为规范的作用。要将法律规范更好地与具体的事实相结合, 就有必要对其作出说明和解释。由刑法不同于与其他部门法的基本属性决定, 刑法解释在其观念和规则上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同刑法规范一样, 刑法解释所涉及的往往是社会生活中较为重大的利益。不同的刑法解释立场会得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因而,对刑法解释基本立场的关注就显得格外重要。关键词法律规范刑法解释解释论作者简介: 李楷,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保帅,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1)09-012-02 一、刑法解释理论争议刑法解释,即是对刑法规范的阐释说明。从作为现代 2 刑法理论鼻祖的贝卡里亚绝对排斥对刑法规范的解释, 到现代刑法理论对刑法解释的接受和完善, 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 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 刑法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刑法解释的理论,主要包括主观论、客观论两大分野。(一) 主观解释论主观解释理论,也叫形式解释论。主观解释论主张, 法律规范是立法者立法时意志的体现,是立法者意志的产物, 法律规范的内容取决于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赋予它的含义。主观论者认为, 刑法解释的目的是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意思, 解释结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正确的表达了立法者当时的意思。因而, 主观解释论又被称为立法者意思说。主观解释论强调, 对刑法规范的解释应严格按照其字面含义,即根据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来推测立法者的意思。如果有证据表明文字的通常含义同立法者在立法时试图表达的含义不一致是,应当采用与立法者愿意相一致的含义,即使这种含义有时候显得牵强。根据学者们的概括,主观解释论的立论基础主要有如下三点: 首先, 只有立法者才知道自己的意图; 其次, 立法者的意思是一种可以借助立法文献加以探知的历史事实;最后,依据三权分立原则,执行机关应当依法裁判或决定,而法律只能由立法机关来制定, 因此, 立法者的意思在法律适用上应当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豍。 3 刑法的主观解释理论,要求严格按照刑法文本对刑法规范进行解释,这反映人们对司法权进行严格限制的观念。这种观念根治于古代社会长期司法擅断和司法残暴的现实。基于此, 秉承人文主义的刑法学者们往往强烈的表现出对司法的极不信任,主张司法权应严格地被控制在立法权之下。他们主张, 任何司法官员( 他是社会的一部分) 都不能自明公正地对该社会的另一成员科处刑罚。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法。因此, 任何一个司法官员都不得以热忱或公共福利为皆苦,增加对犯罪公民的既定刑罚豎。这无疑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受国家机器的无端侵犯。这也是刑法主观解释论在长时期内倍受刑法理论推崇的重要原因。刑法的主观解释论的另外一个价值在于其保障了刑事法制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主观解释论主张对刑法的解释应严格按照已形成的法律文本,反对超出文本意思之外任何演绎。尽管这长期被学者们诟病保守封闭, 然而这也避免了对刑法以社会形势变化为理由不当篡改。毫无疑问地对刑事法制的

浅析刑法解释的立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74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5-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