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王胜宇本文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入手,着重阐述了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对改革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共 7500 字。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们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 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的司法公正, 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审判, 保证公正和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当前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们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 这项制度应该说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机, 特别是《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公布实施, 从立法上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极大的完善, 也赋予了这项制度新的生命力。一、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其现状论文网在线度是从西方传入的,我们现在所实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们国家有很长的历史,最早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实 2 行, 应该说在我国也有优良的传统, 是我们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个特色。 1954 年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建国后的初期,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一制度的实行, 对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法院的审判工作、密切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联系,以及增强审判力量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 在十年文革期间,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受到极大的破坏, 所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也一度停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开始恢复,至今一直实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在名称上称为“陪审”, 但与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完全不同, 其在形式上实际上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是极为相似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一起组成合议庭参与审判,其本身并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审判。然而, 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大陆法系的参审制仍然是有很大不同。同陪审制度在世界其它国家所遇到的一样,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甚至一度走到了被废止的地步。多年来, 人民陪审员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陪审员参与审判大多流于形势, 陪而不审, 成为了威严法官的陪衬, 这是我们的司法制度所面临的尴尬。我们仔细的审视现实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现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法院聘请到陪审员之后,由于法院给予他们的补助 3 相对比较低, 而且绝大多数陪审员都是兼职的, 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陪审员参加审判的积极性不高。在审判实践中, 组成合议庭的案件要提前通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 因此, 很难确定在未来的庭审当中, 陪审员是否能准时参加庭审, 因此实践做法往往是合议庭组成人员极少有陪审员,陪审员成了“名义”上的陪审员。其次,陪审员的素质不高和参审意识不强也制约了陪审作用的发挥。陪审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公民较高的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之上的, 而我国国民这方面的素质显然是有欠缺的。由于基本法律常识的缺乏和对诉讼程序的不了解,陪审员往往在庭审中难以对案件有正确的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只能惟法官的马首是瞻。第三,陪审员即便参与了审判,也是审而不决,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由于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和二审再审的可能,合议庭的决议处于不确定状态, 没有最终法律意义, 由专业法官组成的审判委员会以及二审法院( 再审法院) 始终控制着最终司法权。”1 于是, 主要在一审中参与庭审的人民陪审员就无力对案件的最终结果施加自己的影响。另外,对陪审员的选任和管理方式不合理,外界对陪审员的压力难以消除等现象也一定程度的存在。总体来看, 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 人民陪审员制度仍在逐渐淡化。有的学者认为,“在我国不存在实行陪审制的历史文化传统, 我国古代 4 历来是由各级官吏担任法官,从来没有出现过陪审制度”。2 因而, 在我国这样不具备相应文化底蕴的国家, 强行将陪审制度移植进来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陪审制完全是舶来之物, 既无价值且易生诸多麻烦与困扰, 影响诉讼效率和公正,”是一项应予废除的制度。 3 那么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人民陪审制度真的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到了必须予以抛弃的地步了吗?如果我们从陪审制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和司法功能来考察,就会发现结论并不是这么简单。二、坚持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可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 司法为民。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大力倡导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 人民群众以陪审员的身份参与审判, 与法官共同审理案件, 行使国家审判权, 更加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