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结构
一、本指南采用的标准与规范
(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二)《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四)《公路工有关,上表为一般值;斜桥指斜交角在25〜45度之间,在正投影墩柱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高度向上提高一档。
(三)当钢筋混凝土盖梁,其跨高比L/(简支梁为2)VL/,由于进入深受弯构件范围,因此需要按深受弯构件理论计算。若用普通连续梁的理论计算盖梁内力时,就需要提高正弯矩的配筋
15%。
(四)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的含筋率一般为:中盖梁不大于220kg/m3,边盖梁不大于
180kg/m3,当不满足上述经济指标时,需要增加截面尺寸。
(五)盖梁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45ftd/fsd(C30,),%。
(六)盖梁计算时,因存在车道数折减和横向影响线加载,最大车道数不一定控制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
(七)对于钢筋混凝土焊接钢筋骨架,,一些软件没有考虑(如桥梁博士),对应裂缝关系见下表:
钢筋直径(mm)2225283032
I类和II类环境()
III类和W类环境()
(八)斜截面抗剪计算步骤
1.截面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箍筋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其余剪力(不超过40%)由斜筋承担
(九)预应力盖梁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模拟墩柱,这样才能保证预应力体系建立的准确性。
(十)当跨高比L/,计算裂缝参数C3取,裂缝宽度线性减小。
六、墩柱设计指南
(一)墩柱配置一般原则,墩柱横向宽度之和为桥宽的四分之一,个数及间距设置见下表:
桥宽(米)812162024
柱间距(米)0,
三柱间距(米)678
附注:本表为各墩柱反力基本相等,且盖梁正负弯矩基本相同的统计结果。
(二)%,%,当不满足本要求时,应当增大墩柱截面。配筋大小见下表:
直径(米)
多柱墩24©1828©2036©2240©2544©28
桩基础24©2228©2536©2840©2844©32
独柱墩24©2028©2236©2540©2844©32
(三)桩接柱时,应当保证他们的线刚度比(桩/柱)〜2之间,同时钢筋一一对接,这样,既满足了强度要求又节省了材料,同时也减小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
(四)矩形墩柱最小配筋率,单侧受拉、%,配筋形式见下表。
截面高(米)
配筋形式***@10©******@10©******@10©******@10©******@10©32
(五)当抗震装置到墩柱外缘净距离小于300毫米时,需要增加钢箍,钢箍厚度12毫米,高度不小于抗震装置的埋置深度(一般为500毫米)。
(六)墩柱净保护层厚度50毫米。
(七)墩柱的计算长度按2倍L计算。
(八)墩柱内纵向受力钢筋应设置于离角筋中心距离20厘米以内。
(
设计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