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颐医案》廖兵、朱湘英整理==
《廖仲颐医案》廖兵、朱湘英整理
121.灯花癖案
明宗室富顺王一孙,嗜灯花,但闻其气即哭索不已。时珍诊之曰:此癖也,以杀虫治癖之药丸,服一料而愈。(《奇症汇》第145页,中医古藉出版社,19黄土块(火炕或灶堂黄土块)三次,每次能食一碗,若不食则觉心里难受,口甜,身沉,口出异味。其面色苍白,精神疲倦,舌质淡,苔白厚而滑,脉弦而有力,寸脉弱。病乃脾运失职,不能制湿,湿郁中焦之故。治宜健脾燥湿,投以独味白术散。
白术500克,黄土炒后研为细粉,每日三次,每次6克,白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瓜果、腥冷食物。
服药一料,诸症悉除,恢复如常人。
[原按]食土症,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然象此例38岁之人,且食土量之大,临床尚属少见。余以白术治之,取其味甘苦性温,甘能补脾,苦能燥湿,温能和中以补脾胃之气,而燥湿邪,使脾胃之气复,湿邪得化,故病能较快获愈,(黑龙江郑侨,《千家妙方》上册,第209页,战士出版社1982年7月)
[编者按]偏嗜异物,多为虫积,本案虽未言虫积,但并不排除之。如因虫积而致脾虚、消瘦、异食等症,先益气健脾以补其虚,也是常规大法,脾虚好转,异食等症自然缓解,但须继以驱虫治疗,才能杜绝复发。不过,临床上是否存在非虫积而嗜食异物者?其发生原理怎样?当进一步观察。
126.嗜食黄土案(二)
焦XX,男,53岁,农民。1979年6月23日初诊。头昏,胃脘疼痛,中满食少,四肢乏力,其脉迟,舌苔薄白,面黄肌瘦。经再三追问病史,方言三十余年来,每晚吃黄板土一碗才能入睡。我思此为嗜食症,当先治胃脘痛,即开藿香正气散加肉桂、五味、小茴,服二剂疼痛止。古人认为此属虫积,故拟乌梅丸加减,
乌梅15克、细辛3克、附予6克、肉桂6克、党参12克、黄柏6克、干姜6克、当归4克、花椒3克、甘草6克、南瓜籽30克、醋50毫升。嘱服三剂。
药后吃土量大减,即嘱再服三剂,隔日服用,如此治疗,吃土量又减。为达到完全根除目的,除嘱其继续服药外,又配用经济简便之单验方治疗:好醋500毫升、花椒30克,煎开备用,每晚想吃土时,服25毫升,坚持月余,至今三年未再复发。(宝鸡市中医院王文彩;《陕西中医》
1983年第4期)
[编者按]本案可能是钩虫病,惜未检验以确诊。然其治疗步骤与措施,可取可行。
127.嗜食污泥案
玉田隐者云;一女子忽嗜河中污泥,每日数碗方快,有一医用壁间败土,调水饮之遂愈。丹溪云,吃泥,胃气热也。用黄芩、白术,茯苓、软石膏煎服。(《奇症汇》第182页,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
[编者按]异食之症,多为虫积。因虫积久生热,而嗜河中污泥不过暂图一时缓解之快。编者认为,丹溪所谓胃气热乃标证也,待胃热清解,仍当寻根治本,从虫积探讨。
128.嗜食樟脑丸案
何XX,女,16岁,常德市酒厂学徒工。1979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于去年开始,偶得市面所售之樟脑丸,初时觉气好闻。时常闻之,致不愿释手,常将此丸藏于衣袋内,以便随手取出嗅闻。以后愈闻愈爱此气味,过数月,进而嚼其丸,尝其味,竟觉此丸味佳,便不时要嚼。尝此丸一、两口,方感到舒服。父母见其形容日渐消瘦萎黄,方渐知其事缘故。遂将女所藏之药丸搜尽,但女又设法获此丸,虽经好言劝慰,厉声警告与打骂,皆莫能阻,至今已一年多,犹如嗜鸦片烟者,已成瘾疾。曾服
《廖仲颐医案》廖兵、朱湘英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