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施工总说明
2、支护平面布置图
3、施工结构及剖面图
4、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5、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6、周边管线现状示意图
7带来的影响,对所需的原材料的型号、品种、规格及杆体加工质量等进行核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⑵、成孔时,就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作出标记,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DE、EF段设计Φ60孔应用钻机引孔施工。其他段Φ40钢管钉采用击入法施工。
⑶、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成孔为Φ60注浆量为25kg/m。。
③、喷射混凝土面层
⑴、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进行,喷射前,应清除坡面虚土,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6
20mm。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
⑵喷射砼配合比为水泥:黄砂:细石:水=1:2:2:,,细石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砂为中粗砂。面层厚度为80~100mm。
④、面网由1目钢丝网+Φ6.******@300*300钢筋网,DE、EF段并在遇土钉处加设Φ12加强筋。钢筋网片应牢固,并相互焊接,焊接顺序由里向外依次是:钢丝网、钢筋网、纵横向加强筋。
5、降水施工
降水管井设计:
井孔径600mm,,下置360mm井管,下部二节为滤管,上部二节为普管,(均为水泥管),采用60目滤网,井壁与井管填1~4mm粒径的混合砾料,。共布设降水管井6口。
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放线定位→钻机就位→开孔钻进→换浆成孔→终孔验收→填砾下管→洗 井→电泵安装及排水。
五、土方开挖
①、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总原则是“分层分块,分期开挖”,以控制基坑变形。开挖单位应进行专门的土方开挖设计方案。
②、土方开挖按土钉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设计要求必须采用分层分段、自上而下逐层施工。每层挖土深度不得深于该层土钉标高50cm。每一施工层次必须分段,每段的长度厚填土不超过15m,其他地段不超过30m左右。
③、基坑边严禁堆土或堆载。
④、土方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工作,每天由专人负责观测,用监测数据动态指导施工。
六、基坑检测
7
本工程的监测工作建议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和实际监测经验的单位来完成。
①、观测对象
对基坑边坡土体及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坑外地表的沉降、坑周地下管线及邻近建筑物的变形等进行观测。
②、监测项目
⑴、基坑周围地面、道路的沉降与边坡顶的沉降与水平位移。
⑵、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沉降。
⑶、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
⑷、支护桩的侧向变形与边坡土体的坡顶和深层水平位移。
⑸、坑内外地下水位
⑹、支撑的应力的轴力。
其它项目按规范要求。
③、基坑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应布设在基坑工程影响的范围以外且不少于3个。
在基坑的坡顶每隔15~20 米布设一个观测点。同时在护坡桩冠梁上(方案二)对应布设变形观测点。对邻近建筑物及管线布设变形观测点。观测点布置详见基坑位移观测点布置图。
④、监测方法:位移采用经纬仪进行,沉降采用水准仪,水位采用测钟观测。
⑤监测频率:
⑴、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必须读初始值至少2次,并保护好基准点。
⑵、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⑶、基坑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其它时间,观察次数视变形大小与速率而定;
9
⑷、当观测指标达到警戒值,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报警并加密观测次数;
⑸、当出现危险征兆时,应进行连续监测;
⑹、施工监测应持续到整个基坑回填方可结束。
⑥、监测的控制允许值及控制报警值
监测内容
允许值
报警值
速率
累计值
速率
累计值
支护桩的水平位移
3mm/d,3d
40mm
,3d
30mm
周边道路及地面沉降
,3d
30mm
25mm
管线及管道的沉降
40mm
,3d
25mm
管线及管道的位移
20mm
15mm
土钉墙
%H
%H
七、应急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应备足草包、塑料布、水泥、水玻璃、钢管等应急物资;
⑵、挖土单位应与支护方密切配合,严禁超挖、乱挖、以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
⑶、雨季施工应防地表水体的回灌,施工中应快速封闭来水通道,并加强巡逻,地表出现裂缝时应及时用水泥浆液灌填;
⑷、基坑内出现管涌时,应即使采用回填土或水泥包反压,并
基坑支护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