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北欧气息的春天颂歌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niey,1843―1907年)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挪威作曲家,他把自己毕生的爱国热忱与挪威民族音乐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一曲北欧气息的春天颂歌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niey,1843―1907年)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挪威作曲家,他把自己毕生的爱国热忱与挪威民族音乐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中创作出了许多既绮丽清新又粗犷纯朴,并以北欧风格特征和个人抒情诗人气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格里格代表作有为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所写的诗剧《培尔?金特》配乐,a小调钢琴协奏曲以及大量旋律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声新颖、写法巧妙而富于色彩的钢琴作品。
《致春天》是格里格1867年至1901年间陆续出版的十册《钢琴抒情曲》中第三册里的第六首(作品43号)。在这首小巧精致的钢琴小品中,仿佛一股北欧所特有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呈现出山川、田野、森林等大自然景象。那清新柔和的旋律、色彩变幻的和声以及丰富的织体运用使这首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春意,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笔者拟就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旋律音调以及和声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不同的层面来领略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音乐的表现意义和存在价值。
一、曲式结构
该作品为再现单三部曲式,整体调性为#F大调,一开始有二小节引子,密集排列的主三和弦在高音区轻轻奏出,仿佛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见谱例1)。
音乐的第一部分(A段)由五个乐句组成,每句4小节,和声多采用主功能与下属功能交替进行(变格进行),这是民族乐派和声风格的特点。和弦音响方面注重色彩性,大量使用增三和弦,这也是格里格常用的一种和弦结构,具有绚丽的色彩效果。从第三乐句起逐渐向Ⅵ级和弦(# d平行小调)离调,通过低音的半音进行,加强了和声的变化,并转调到属调 # C大调结束,形成了开放性转调乐段。
中间部分(B段)调性为同主音 # f小调,音乐具有展开性,采用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运用动机模进、主题分裂、紧缩、延伸等手法进行展开(见谱例2)。
主题在上下相隔八度同时出现,陪衬伴奏和弦音型移至内声部,并运用各种不稳定的七和弦,连续向上三度模进,色彩略为暗淡,蕴含着几分惆怅,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对比。
再现部分具有动力性,主题由原来的左手单音改为右手八度加强,音乐织体以分解和弦形式出现,音响宽广,情绪活跃开朗,最后有二小节补充终止。
二、旋律音调
格里格喜欢用鲜丽、明快的色彩和简练朴素的音调手法,生动地表现他熟悉的日常生活景象,他的钢琴小品就像是挪威民歌那样感情真挚而深厚,使人听后难以忘怀。在他的音乐中,所有的旋律都是作曲家自己创作的,他在作品中从来不直接引用现成的民歌主题。《致春天》的音乐形象清新而明丽,使人感到了大地复苏的春之气息。为了表现这一特定的音乐形象,格里格在旋律上选用了具有北欧民间音乐韵味的五声性音调(见谱例3)。
采用6/4拍子,较多长音,气息宽广,并运用非常规的二连音节奏,同时与伴奏的正常节奏音型形成交错和碰撞,使人仿佛看到了春天湖面上的粼粼波光。
三、和声运
一曲北欧气息的春天颂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