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两个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两个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李柱南 刘伟燕 王海燕 案例一

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A没有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而是随意放置,然后经过一次相减得出角的度数同桌的…
师:同学们能否再换一个角度想想,在数学实践中碰到小数点移动的问题时,不只是往右移吧?怎样考虑才能得出更全面的小数点移动时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由右想到其对立面;由从上往下看想到从下往上看)。
上述两个案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典型的现实素材,不仅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还通过对数学事件的描述。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寓研究于过程之中,结合评析这两个案例来讨论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研究,我们会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教师做研究必须以改进教学实践为指向,
研究指向定为改进实践,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当然,我们在现实教学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教法的选择和创新、媒体的运用与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行为、教学技能技巧,等等,但从教师做研究的角度讲,研究的问题应该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的任务,而是教学中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例如:在案例一中,由学生A的量角方法引发了课堂上的激烈争论,教师能够根据情境巧妙地穿插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各自用两种方法量出角的度数,让全班学生体验、领悟学生A的操作过程,评价他的自主学习能力,赞扬他的自主精神,使全体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不仅丰富了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满足了认知的心理需要,还培养了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处理这一教学过程中,与其说这位数学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还不如说他遇到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他研究的过程,所以,教师做研究必须明确研究的指向。
启示二:教师做研究必须树立主体意识。
独立地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树立主体意识,就是要树立应对自身教学实际问题的勇气和智慧,具体地说就是要具有捕捉问题和洞察问题的能力,因为,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问题都是偶发的、随机的、个别的,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例如:案例一中,学生A量角的度数,没有按书本上要求的把边对准零刻度线,而是经过一次相减得到所量角的度数,这是一种偶发的、个别的现象,不在教师预设的范围,那么,如何主动捕捉到这一问题?如何洞察到学生A的这种思维过程?如何应对学生A在学习中体现出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智慧,又如:从案例二中不难看出,为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探索的各种因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这种独特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独立地确立研究问题和自主开展研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做研究的主体意识。 启示三:教师做研究必须坚持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
教师的身份决定了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把研究定位在行动过程中,其意义在于讲究实效,具体地讲就是要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要做自己的研究,要研究自己的问题,如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的专业成长,等等,笔者认

两个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琪官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