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宏伟,气概磅礴。进入之后,根据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一进博物馆就是
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小泥人仿照当时婚庆喧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最终一站是“元代青花瓷展览”。周杰伦的一首绝美的《青花瓷》把人们对瓷的宠爱演绎得淋漓尽致。置身于这色调纷呈,灵活秀逸,精致独特的瓷海中,仿佛隔着千年的烟雨,望着“袅袅的炊烟”,体验到古人淡雅的情思及对美的追求。
时间就这么匆忙过去了,没有方法,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首博。真想让我的家人也来看看,肯定不枉此行。留给我的是太多惊异,太多的震撼,我到现在都处在兴奋之中。
首都博物馆保藏的这样一批极具文化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历史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绚丽文化的化身。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中华文化的渐渐势微、凋落已是不行争议的事实。在展览中,参观人数最少的当数字、画展了。中华的书法、字画不再受到关注,由此联想到没落的中医,凋零的戏曲,传统节日的迷失以及西洋节日的盛起。国家在文革之后就没有形成一种文化体系,而导致现有状况。尽管近年来不断出现“祭祖大典”,“孔子祭典”之类活动,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所以我们不但要懂得珍惜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应当竭力将其发扬光大,让它走出记忆,活在当下,重新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相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具体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涵和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多数色调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斗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解并描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验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著名世界的。展厅中仿照的婚庆场面洋溢着喧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叫卖,从头到尾透着恳切和热忱;还有日渐稀有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邻居邻里们谈笑自若,相互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艳羡那美妙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柔的、谦逊的,这是须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找寻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栩栩如生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奇高雅的篆刻和书法,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