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治庸问责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治庸问责心得体会

  变“庸、懒、散、软”为“勤、快、实、强”心得体会4月12日,我局召开了“治庸问责”工作动员会,根据动员大会上柴局长的发言规定,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开展了治理“庸、懒、散、软”行为的工作,弘扬干事文化,营造“令行严禁动中大量存在的情节轻微,不够给纪律处分,但同样会
  减少行政效能、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小错”的查处有待加强;对违纪违规人员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的追究比较到位,但有关人员承当道义责任不够;对导致损失的问题追究经济责任不够,对其他领域履职问题的问责启动不够敏捷,甚至有时部分明显的问题已被媒体曝光了,却仍未启动问责程序。
  从问责根据看,制度建设须进一步加强。从全国层面讲,去年7月,《有关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颁布实行。从地方层面讲,部分派套性制度需要修订完善或出台,以补充上位法规、健全工作机制,增强现行问责制度体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问责氛围看,还存在部分障碍。一方面,全社会的问责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和行政问责有关的政务公动工作有待加强。
  二、改善行政问责工作的对策建议
  积极推动问责主体多元化。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机关单位内部问责机制。这其中核心是加强人大和司法机关问责,使人大对政府的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权和罢职权等法定权力更具现实可操作性;要加大法院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力度,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将所有行政权力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公法上的争议所有纳入行政诉讼范畴,特别是将行政规范性文献此类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畴。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克服机关单位内部制约的局限性,大力强化以公众为主导的外部问责机制。如被行政过错行为侵害合法利益而提出问责规定的行政相对人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启动和直接参与问责的制度,和行政问责质询制度和听证制度等等。从目前看,要充足保
  障人民群众既有的参与行政问责的权利,为现行的单一主体问责制度最大限度地注入多主体问责的因素,尽量克服问责主体单一的局限性。
  进一步明晰有关权责关系。一要理顺党政机关权责关系,科学调节党政机构,切实避免因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引起的权责不明等现象,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执政地位和作用。二要进一步对的定位政府的职能职责,科学划分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要对政府职能职责予以明晰,构建更大的社会、更小更负责的政府。三要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因事设职、定岗定员原则,将内设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降到最低,以减少交叉、减少环节、减少手续,以便责任的划分、认定和追究。
  努力推动行政问责平衡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决策失误的追究。要根据“一般实行决策的投入不小于产出、决策目的和实行成果明显不一致即构成决策失误”的理念,完善制度机制,更加有效地跟踪筛查决策行为。凡决策失误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对批准决策事项的领导人员,按责任主次追究责任。二要把行政问责制和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多种问责措施的综合运用。纪检监察机关应充足发挥现行的办案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的作用。四要加大经济惩罚力度。对凡因履职问题导致经济损失的,应建立健全和严格实行经济惩罚的制度机制,例如在刑罚中加大经济惩罚力度;政府补偿后要严格依法对有关负责人员进行追偿。五要构建反映更加敏捷的问责启动机制,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的经媒体曝光的行政履

治庸问责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