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溶血性贫血概述.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溶血性贫血 ( Hemolytic Anemia HA )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胎儿期Hb主要成分
中、重型β海洋性贫血
HbA2 α2δ2 轻型β海洋性贫血
HbH β4 α海洋性贫血(HbH病)
Hb Bart γ4 α海洋性贫血
(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
㈡ 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免疫性因素
  是抗原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    
分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
2.非免疫因素
   物理和创伤性 人工瓣膜、微血管病性、行军性
   生物因素 疟疾
   化学因素 药物、毒蛇咬伤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㈢ 溶血发生的场所
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破坏发生于血循环血管内。
溶血表现较明显。
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
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PNH等。
血中结合珠蛋白
与结合珠蛋白结合 肝脏清除
血中游离Hb 肾 血红蛋白尿 +
肾小管 含铁血黄素尿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血管外溶血:
红细胞破坏发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主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
有血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
* 原位溶血:又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指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循环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其本质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常见于MA、MDS。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循环血液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分解
间接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尿胆原
正常红细胞代谢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直接胆红素
粪胆素
尿胆原(±)
门静脉
白蛋白
胆道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理示意图
循环血液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直接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尿胆原
粪胆素
尿胆原
门静脉
㈣ 骨髓代偿
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血:网织红、有核红细胞升高、红细胞含核碎片。
骨髓:粒/红比例倒置。
髓外造血:肝脾肿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三、分类
按发病和病情:急性和慢性溶血
按溶血部位: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见表6-6-1
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与
(急性或慢性)
(血管内和血管外)
急性溶血
寒战
发热
头痛
腹痛
腰背疼痛
血红蛋白血症 hemoglobinemia
血红蛋白尿 hemoglobinuria
四、临床表现
休克
肾功能衰竭
骨髓衰竭
(再生障碍性危象)
慢性溶血 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
贫血
黄疸
脾大
胆石症
肝损害
四、临床表现
三大特征
五、实验室检查
分三类:
㈠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
㈡红系代偿增多的检查
㈢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病因)
㈠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
红细胞寿命测定(缩短) 51Cr同位素标记
胆红素代谢(间接胆红素↑)
尿分析(尿胆原↑)
乳酸脱氢酶(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
血清结合珠蛋白(↓)
尿血红蛋白(阳性)
含铁血黄素尿 Rous试验 + 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
外周血涂片(破碎和畸形红细胞↑)
五、实验室检查
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
外周血涂片(形态改变)
外周血涂片(形态改变)
㈡ 红系代偿增多的检查
网织红细胞计数( ↑)。
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
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五、实验室检查
HA血片
HA骨髓低倍镜
HA骨髓高倍镜
㈢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滲氯化钠溶血的抵抗能力。
参考值:
开始溶血:%~%(~)NaCL
完全

溶血性贫血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app
  • 文件大小2.43 MB
  • 时间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