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有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有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动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拜和敬佩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陶行知先生是《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有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动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拜和敬佩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她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很可贵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她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先生用种田、游泳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在她看来,“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做合一”呢?以指引学生“观测蜗牛”为例,可以分为如下三个环节:
  “心”的准备。请学生说说自己想要观测蜗牛的什么?准备如何去观测?观测时要注意什么?
  带领学生实地经历一次“眼”的观测活动,并规定随时将观测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回到“心”的思考:交流总结观测的措施、收获和疑问,形成一只“我的蜗牛”。
  由此可见,“做”是“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事如何做就如何学,如何学就如何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规定教师不要一味地以语言文字为中介来传授,而要“在做上教”,学生也不再是通过机械地记忆来接受教育信息,而要“在做上学”,教师教和学生学必需在共同“做”的基本上完毕。陶行知先生还进一步提出:“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具有下列三种特性: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所谓“做”,正如她说的:“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劳力上劳心的“做”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精力所有投入进去做研究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走得更远,更真,更实。
  在《学做一种人》中,陶行知先生说:做一种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做一种八十岁的青年,可以肩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种十八岁的老翁。
  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鉴定是非的能力。
  要有独立的职业。作为教师,除了要拥有一种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学习、做事态度,还要为教育事业“生利”。
  由此我想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学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关注及深思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好如下几点:
  1、教育孩子做勇敢的人。歌

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