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广告案例赏析
西方服饰广告世纪回顾
整个20C,时装是一直在变化的,它的变化是社会和政治变化的一面镜子。
服饰广告则以另一种方式紧随或领导着这种变化的潮流,20C广告的历史因此成为一部全面反映时装变化的编年史。
20求。制服的一般特征是采用耐磨的面料,有多个口袋,男装还有肩襻和腰带,女装的裙长在膝部上下。
针织服 著名服装设计师CHANEL在20年代设计了改良的针织服,使原本档次较低的针织服也可成为正装穿着。一经推出就以其舒适的穿着感受和极佳的手感受到女性的青眯,特别是针织开衫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针织服所引导的适体的衣着风格影响了人们的穿着概念。
西服套装 本世纪初女性就向往像男子一样地拥有自由的生活方式,追求解放,这样原本为男装独有的西服套装也运用到女装设计中来。那时的女性上穿合身的西服上装,下着传统的蓬裙。西服套装为女性穿着后也由此变得更修长、纤细、精致、合身,并配以膝盖以上的后开衩一步裙,成为女性职业服的典范款式,在80年代尤为风靡。身着西服套装的女性也被称为“职业女性”,代表了男女平等时代的到来。
New Look服装 是由DIOR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推出的服装,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突现了女性线条而被称为New Look。这款服装的特点是肩部使用垫肩,做得很圆,胸部突出女性曲线,袖子长度只有3/4袖,里面衬长手套,臀部向后翘起,颜色为烟灰色。这种新的“S” 型设计为战后女性带来了新的审美观,马上就被女性们认可而风靡全球。
百年衣裳——中国20世纪服装演变
参照史书,历数20世纪中国百年的服饰变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社会发展印迹一一呈现眼际。正如翻看前一辈人的旧相册,或者自己的早年照片,人物身上的过时衣饰都在默默地细述当年 。
辫发凉帽与“十八镶滚”的陈旧繁褥(1901年一1910年)
20C最初的十年恰是满清王朝最后的十年。庚子之变促使清政府从政治上作了些许改良但服饰方面依然固守其旧,其中以男人辫发和官吏们的顶戴花翎最为典型。男子常服的主要形制是长袍、马褂、马甲。平常官吏、士庶所戴帽子主要是六合一统帽,民间俗称“瓜皮帽”。满汉妇女的服装样式、装饰及审美趣味渐渐相近、相融,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清式女装。
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的并行不悖(1911年一1920年)
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就签发了包括剪辫、放足的诸多法令。民国元年迁至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将西式服装大胆地引进中国燕尾服被确定为大礼服,配有西式白衬衫、背心、黑领结、白手套及黑色高筒礼帽和黑色漆皮皮鞋。
西装也是民国男子的半正式礼服,翻驳领,左胸开袋,衣身下方左右开袋,单排或双排纽扣,与背心、西裤构成三件套西装。
女性服饰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借助共和革命之力,开始了简化。上袄下裙成为主流,衣服更加称身适体,上衣腰身收得较窄小,大襟右枉,袖长不过肘,袖口呈喇叭状,又称“倒大袖”。“五四”新文化运动使青年女子服装更趋简约朴素。衣衫狭窄修长,黑色长裙相配,袄裙不施绣文,被誉为“文明新装”。
亦土亦洋与土洋结合的混合杂处(1921年一1930年)
20世纪20年代国人的穿戴日趋开放,西服愈来愈普及,社交场合必穿全套的西服。长衫,马褂或马甲依旧是国人常服。
女子礼服分袄裙和旗袍,旗袍被确立为中国女性之“国服”。
在开埠的城市里,高跟鞋逐渐被接受。在国内制作加工的高跟鞋,模仿西方样式,有皮面、缎面、布面的,甚至还有复古绣花面的。如经济条件许可,时髦的女性必备之。
改良旗袍与月份牌画的历史辉煌(1931年一1940年)
20世纪30年代始,旗袍已成为中国都市女性的重要服装。名媛明星、女学生、工厂女工悉数接受,仅面料、做工和搭配略见差异,形成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民国典型服饰形象,造就了中国现代服装史上的一页辉煌。
这个时期,我国美术者工作者在商品广告画上很有点成就,那就是家喻户晓的月份牌广告画。月份牌广告画以应时的美女和时装为主要题材,在传递商品和时尚信息方面功不可没。月份牌广告画风靡了那个年代,是对民国年代上海滩的民众生活、时髦心理最准确、最典型的历史写照。
海派时装与窈窕旗袍的黄金岁月(1941年一1950年)
西式服装与中山装、旗袍合成了20世纪40年代国民时尚。西服、中山装及当时的军服是重大场合的礼仪服装。
劳动阶层的衣着一般变化不大,基本装束依旧是中式褂袄和缅档裤。
男性流行穿轻挑的大几何纹浅色面料的西裤和外套,夏季则为白色以及大花卉纹或几何
服饰广告案例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