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总结)
七年级地理总结
刻苦的人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学问点,像弯弯的河流,虽有曲折,但终会流入大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人教版初一地理总结上册学问点,大家快来看看吧—,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其次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拟: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改变 五带的形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改变,昼夜的长短改变〕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二分二至日比拟:()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来线 赤道 南回来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昼长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五带的比拟:(P70图4-22)
名称 气候特征 地理现象 热带 终年燥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四季改变显著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留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1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1大于1: 101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1: 101000
线段式: 0 1千米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一样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
▲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依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