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病牛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赏析
在中国歌,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风格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
古诗三百首:病牛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赏析
在中国歌,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风格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观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到达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形状外貌相像,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像的境地。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乏,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累呢?这里,从提醒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比,集中描写了病牛劳累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怜悯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示意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剧烈,增加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累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由于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剧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
古诗三百首病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