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大全帝京篇十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大全:帝京篇十首
  余探幽发微于历代王朝之更替,心事浩茫,连绵千载,怀古慨叹不已。细细想来,那些明达睿智者,无不以尧舜之风化,荡除秦皇汉武时的弊政;用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来移风易俗,转变追求华美艳俏的艺文之风。以此推求是杰作。”



【李世民的诗歌点评】
就诗论诗,唐太宗李世民这首诗很符合南朝盛行的审美标准。“雄““壮“两字带起全篇,铺叙得很有气度:夸大适可而止,用词典丽,尤其慎于选择动词。
关于唐太宗在诗坛上的表现,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这样表达的:
唐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很爱好。他自己就带头写*靡浮艳的宫体诗,华丽呆板的宫廷诗。他命令魏征、房玄龄、虞世南等大臣编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等等类书,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供应当时文人们采集典故词藻之用。


本文开头所引诗明显被列入“华丽呆板的宫廷诗“,很有“齐梁文风“的那种。专家们觉得那样很不好,却不愿深入讨论一下:李世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齐梁文风“沿袭已久,绝大多数文化人毕生濡染着、浸*着,不是说声变就可以变得了的。隋唐之际是个社会在变革时期,该急于去变的内容许多,相对而言,变革文风就远远不是一件立刻要做的事;而对于李世民来说,更是一件不能立刻去做的事。
这话怎讲?得回溯一下。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势力左右政局的时代。士族之所以能威严八面,是由于他们除了累代为官,还是些文化世家。他们是以中华文化传统的代表人物的面孔消失的。而中国国民以农夫为主体,农夫是必定要在文化人中选择其利益代表者的。选择的标准虽从未明言,但事实上大家都认为只有那些真正维护中华文化精神的人才堪信托。为什么会这样?由于农夫其实也普遍具有中华文化精神。孔子及其入室弟子对此看得很清晰。试读一则《论语》: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在正宗儒家看来,所谓“文武之道“,不过是全民共有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总称。文化人理解得深刻一些。一般人虽不如文化人之深刻,却仍在为人处事各方面表达着民族文化精神。作为学派祖师的孔子,是在广泛接触民族成员之后才概括出自己的学说的。这学说呈现出民族文化精神,却并不是文化精神的代表。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就是表示自己只能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神说出自己所知的部份。儒家成认“莫不有文武之道“,应当说是个宏大的思想观念。
具有中华文化精神的中国人,自然会在深层意识里选择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的人作为首领。在天下承平的日子,选择并不惹眼。而一旦发生社会*,到了群雄逐鹿的时候,披开迷雾就可以看到这种选择了。隋末,“七十二处烟尘“,讲强悍,讲凶恨,有窦建德、王世充、李密、刘黑闼等,而最终还是由李世民整理残局,说究竟,就是表达了人民的选择。
李世民家世属于关陇贵族。关陇贵族要么是纯粹的胡人,要么是胡化了的汉人。套句俗话“一脚牛屎“去说他们,则他们本是“一脚马屎“的,并无足够的文化号召力。而李世民究竟是个盖世英雄,老早就看出他必需争到一个文化的制高点,让自己显得比士族中任何人还够格称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人,从而更得民心。李世民爱好齐梁文风是要争文化筹码。
在那个历史阶段,士族由于人材不继而衰落了。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其目的是网罗士族以外的人材,而其客观效果则是大大打击了士族的政治地位。政治地位不保,士族的经济特权随之失去。政治经济特权失落之后,士族就唯有在文化上撑面子。应当成认,南朝三百年间,士族对文学艺术的形式标准的探究是硕果累累的(详参《美在生命》下编第四章)。隋文帝不懂得处事要分清轻重缓急,竟然下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这就不但把士族逼到连立锥之地也没有的绝境,而且让当时深受齐梁文风影响的大多数文化人产生反感,实在特别不智。李世民之爱好齐梁文风,可以理解为一种高超的手段,表达出他远远超越杨坚的那份聪慧,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于适当的领域作适当的让步。李世民断然否认文艺有打算国家生死存亡的伟力。他在《禁奏祥瑞诏》说:

古诗大全帝京篇十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TONGM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