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朗诵大全: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
一个妇女思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苦痛、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比,但还是自我宽解,只盼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实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观赏提示
本篇可分作两局部:前六句为第一局部,后十句为其次局部。
第一局部,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
其次局部,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家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随着时间的疾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提醒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年轻和“游子不顾反”形成比照。“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疑心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方表达心里的想法。最终两句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原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方,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详细,淋漓尽致。
评析
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大多是文人仿照乐府之作。这里收集的古诗已佚。但它的艺术成就是特别突出的,它长于抒情,擅长运用比兴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的艺术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乱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仆人公真挚苦痛的爱情召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长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缓慢的节奏,疲乏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苦痛伤感的气氛,马上覆盖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仆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际;游子离家万里,以家乡与思妇为天际,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斗
古诗朗诵大全-行行重行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