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词: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怜悯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困难的境况和简单的内心冲突。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当希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盼望着更冷一些,由于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苦痛有力地提醒了出来。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严寒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盼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翻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地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快乐的,布满了盼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或许读者会怜悯他严寒天气中只穿着那薄弱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快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原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挖苦、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由于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公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逐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置货物,往往根据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把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效劳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固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怜悯卖炭翁的遭受,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

古诗词: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TONGMU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