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
【篇一】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林里发觉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定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眺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深懂此中神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雄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大,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爽、宛如一幅山水画。




【篇二】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着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尊敬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浩然潇洒情愿的风度人品和超然非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究竟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经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沉迷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溶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爱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奇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像一幅高人隐逸图,勾画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比照,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假如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实行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敏捷。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尊敬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行怎么能够仰视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芳香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行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根底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非常自然,如水到渠成。仰视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详细化了,但这座山太雄伟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净芳馨的品行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视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完毕。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寻常,它以一种伸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