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2、美感的培养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美感培养的基础、成果和目标?
3、如何理解形式美教育的普遍宜人性特征?
4、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六、论述题(15 分)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附答: 案
一、填空题
1、道德 2、批判 3 君子 4、现代人格 5、事物 6、造型 7、系统性
8、语言
二、选择题
1、A 2、A 3、A 4、B 5、A 6、C 7、C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四、名次解释
1、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
特性。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
2、社会美
社会美是没的一种形态,社会美的的中心是人,是个人和社会的实践。人的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美,比哦安心着人的存在价值。社会美的特征在于它的社会
性、意蕴 性和稳定性。
3、技术美
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
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一是指技术对象的直观形式使
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三是指技术创造了更为广阔
的审美世界。
4、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人工符号(乐音)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
演去传真赋予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主要有音乐和舞蹈。表演艺术能够通过流动的乐音和
人体动作,直最 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情绪变化的过程。
5、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和方法而进行的富于独创性、针对性并且能够
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活动。它不是关于艺术的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
五、简答题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
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
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
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关照。这种无功利
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2、美感的培养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美感培养的基础、成果和目标?
所谓美感的培养,就是造就一种 积极的精神能力。
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美的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成果。
美育的目标是完美人格的建构。3、如何理解形式美教育的普遍宜人性特征?
首先,形式美教育的普遍性,在于形式美具有时间上的恒久和空间上的广泛;
其次,形式美教育的宜人性,在于形式美能够唤起人的愉悦心情而使其愿意接受。
4、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依照两个标准: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审美文化的
社会分层。
六、论述题(15 分)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答: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外在的优雅形象与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
需要进行审美塑造,即所谓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