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土地撂荒的调查和思考
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1990年到的十二年中,,相称于减少了12个中和乡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劳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有关农村土地撂荒的调查和思考
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1990年到的十二年中,,相称于减少了12个中和乡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劳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撂荒面积和日俱增。为此,我们对全县土地撂荒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
,,田45万亩,。据目前571个村的调查记录,全县撂荒14670亩,%,涉及农户7456户,21130人。中和乡目前耕地7036亩,而撂荒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8%,%,%。在撂荒地中,60%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核心因素如下: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15元,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18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165元左右,即一种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165元,如果种小春生产,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需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核心因素。
2、农村核心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近年持续走低等因素,去年,外出劳动力18万人左右带回劳务收入8亿元左右。外出劳力占劳动力资源的50%且为核心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构造。
3、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12月至的二年间,全县农村人口实际外迁20375人,在这两万外迁人员中,部分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县由农户外迁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镇团碾村二社,有20余户由于偏远、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又如二坪水磨村唐定国,她积极种了她人不种的较好的几亩土地,而自己的偏远瘠薄地撂荒。
5、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目前土地流转基本处在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部分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觉得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虽然有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规定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胆怯出错误而回绝接受,也没有采用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合适调节,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水口镇的外迁户把承包地交给村社,而村社觉得承包期未满和“30年不变”等因素,,占全镇撂荒的33%。
二、对农村撂荒地的思考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浮现的新问题。撂荒阐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挣脱土地对她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她们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表白了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
2022年有关农村土地撂荒的调查和思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