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梨园
在云南,鲜花盛开的季节似乎来得特别早,刚过完春节,人们便有了赏花的冲动。
北京来的友人约我去赏花。这位友人是电影制片人,他的“赏”有着极强的目的性:景色要赏心悦目,还得兼顾交通便捷,取景方便,人文精神厚重,视觉上有冲击力。红色梨园
在云南,鲜花盛开的季节似乎来得特别早,刚过完春节,人们便有了赏花的冲动。
北京来的友人约我去赏花。这位友人是电影制片人,他的“赏”有着极强的目的性:景色要赏心悦目,还得兼顾交通便捷,取景方便,人文精神厚重,视觉上有冲击力。他的赏花,其实就是在为电影拍摄预选外景。
我向他推荐了会泽水城的梨园。这是一处坐落于乌蒙大山褶皱里的梨园,由于地理环境特别,这里的梨花花瓣厚实,花朵浓密,香味悠长,加之水城与国道相连,民风淳朴,应该会令朋友中意。
梨树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种历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雨打梨花深闭门。”古人吟咏梨花的诗句,让人过目难忘。品鉴梨花,也有讲究。花要大而浓密,瓣要圆润而有序,色要洁白而透明。满树梨花盛开时,一堆堆挂在树枝上的梨花,要如雪般耀眼,如云般飘逸,如浪头般洒脱,如腊梅般清香。
其实,我邀友人去赏这片梨园,还有另一种考量。
水城梨园的梨树大多种植于清末民国初年,全园3500余棵古梨树,最老的树龄已在300多年。这园古树,依山而植,地势高矮起伏,重重叠叠,绵延数里,宛如天庭的一道绿纱抖落在山梁,构成绝美图画。
梨花虽美,终究要归结到梨子上。水城梨园的梨树,结出的是一种乌梨。也许是高原阳光的厚爱,乌梨皮薄肉嫩,蜜甜中带着淡淡清香,味道独特而悠远。那年省外搞商品交易会,一位村民驮了两大袋乌梨前去参展,由于没有经验,没办理好入场手续,竟然进不了场馆。眼见太阳偏西,参展交易已经无望,村民只好就地解决乌梨,开始削梨自己食用。他拿个布袋子接住削下的梨皮,一个梨没吃完,梨皮上已叮满蜜蜂。有懂行的客商见了,蜜蜂追味,好梨呀!尝了尝,甜味平和,酥中带香,立刻将余下的梨全部买走。从此,这梨园的乌梨才开始远近闻名。
边走边介绍,我以为友人会惊愕,会好奇,会停下脚步向我询问。可他没有,仍然是那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顺着他的视线,看到那组屹立于高台上的雕塑。
这是一组名为《乌蒙磅礴》的大型雕塑。
阳光下,巨大的历史人物群雕闪烁着石质特有的光泽。群雕呈现了当年红九军团长征到达会泽在梨园集结的情景,再现了那个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瞬间。雕塑不远处,是一片庄重的纪念建筑群,陈设着革命历史文物。
我们沿台阶拾级而上,友人突然问我:台阶有几级?
我愣了。我来过水城梨园多次,真还没数过台阶。友人笑着说,台阶一共188级,他认真数过。
友人对事物的观察,总有着独特的视角。他来到梨园的一个高台上,从这里看出去,雕塑掩映在白色的梨花中。一望无际的梨花衬着红色的群雕,雕塑的外延被无限地扩大了,仿佛千军万马正从梨园走出。我想,当年的梨园,就是这样的场景吧,无数贫苦青年跟着红军走出梨园,踏上了新的征程。
我俩静静地看着,谁也没有说话。我们的视觉、听觉、联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梨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境。在这里静静地阅读、品味梨园,会由衷地感到振奋和自豪,仿佛能听到当年红军战马的嘶鸣和梨园誓师的宣言。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第九军团长征到达会泽,疲惫的
红色梨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