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组成》优秀教学反思
篇1: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说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难点,5以内各数的组成也比较好记,甚至许多孩子用数一数的方法都能把加减法算对。但是6-10的相识和加减法,对一些孩子还说就有肯定的难度了,并且客的故事情境,这些动画形象是学生熟识并且喜爱的,好玩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体验获得新知的过程,感受胜利。
6朵花可以怎么样分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写一写,记录他们分的结果,让他们体验胜利,感受欢乐。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们记全呢。”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由此,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除了“有序”思想,我还渗透了“推想”思想,要求依据一个组成推想出另一个组成。
`练习
数学课练习是必不行少的,我多以嬉戏的形式进行。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嬉戏,依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实行了“对口令”的形式,七色花转转的嬉戏让学生在新奇中思索,在思索中逐步提高。
篇5: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是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相识了6和7后进行的,本节课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的基础,在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1、通过复习旧学问迁移到新学问。
课一起先,我让孩子们背一背5以内数的组成,说一说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旧学问迁移到新学问,这样学习新学问会变得更简单,也更简单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爱好。
2、注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给学生供应充分的参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究。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给圆片涂色、同桌合作分学具等活动中去自主探究6和7的组成。在记6和7的组成时,我又让学生自由记、师生互记、同桌合作记,这些活动,表明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子。操作实践,依据低段学生直观――抽象的认知特点通过把学具分成两堆这一详细操作的活动来初步了解7的组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为学生供应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时间,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经验中驾驭6和7的组成。不仅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了自主探究的实力。
3、练习形式多样化。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巩固反馈阶段我设计对口令、拍手、猜数等好玩的嬉戏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问和嬉戏结合起来,使孩子们留意力集中,对数学产生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嬉戏活动中巩固了新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地方:
1、板书7的组成时写得太小,不够清晰。
2、整节课提无效的问题比较多。
3、强调数的组成不够到位。
篇6: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相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学问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对学习的爱好。
3.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1. 重点:驾驭6和7的组成。
2. 难点:亲历6和7的有序组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沸羊羊、慢羊羊、美羊羊、喜羊羊、暖羊羊、机械羊。
问:小挚友们,你相识它们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齐数)
你最喜爱谁呀?
2、师:想知道老师喜爱哪只羊吗?老师喜爱的羊是从右数起第6只,从左边数起第2只。是谁呀?(没错,就是学问渊博的慢羊羊。)
问:谁情愿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爱的羊的位置告知大家,然后请大家来猜一猜你喜爱的是哪只羊?
(请猜出来的小挚友带领大家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尝试学习
1、(拿走灰太狼)师:小挚友们,假如我们要把这6只羊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呢?请拿出6个圆片来代替这6只羊分一分。起先吧。
(学生自由分圆片或小棒)
问:谁情愿到黑板上来分一分呢?(生板演并汇报,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来板书)。
追问:还可以怎么分呀?
2、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3、师:小挚友们,这就是6的分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这样看起来有点乱,小挚友们,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们记全呢。
(A、按依次记;B、一组一组地记)
小结:不
《6和7的组成》优秀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