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 交通规划超前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 全港行车道路的总长度只有 1,938 公里,而领有牌照的车辆达 50 多万辆。人多地狭、高楼林立, 发展交通的条件可谓先天不足。虽路窄车多, 但香港每天的交通基本上能做到运行顺畅、良性循环。在无地利条件下有此佳绩,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市民可按快捷、舒适及方便程度,选择各自心仪的出行交通工具。每天, 铁路( 含地下铁路)、有轨电车、巴士( 公共汽车)、小巴(小公共汽车)、的士( 出租汽车) 和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井然有序地来往于香港的各个角落,载客超过 1000 万人次。针对公共交通管理方面,香港政府相关的施政方针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和环保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市民的需要,并促进香港未来的持续发展。根据香港运输署提供的资料显示,从 2000 年开始,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3 个地区的平均车速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至今仍保持畅顺状态。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未来 15 年或者 20 年的发展方向是新界、元朗等地,预测在当地会增加 20% 的就业率,常 2 住人口会增加 30% , 车流量会增加 30% 。这时运输署会按照政府发展规划,制订出相应的应变措施。香港将铁路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脊梁。在密集发展和人口稠密的中心市区,几乎没有修建宽阔道路的余地。这时, 铁路就是公交运输理想的模式。地铁或升降铁路对路面空间的要求不多, 只需有限的地点建出入站就可以了; 况且铁路是有效的运输工具, 在运送旅客方面, 一条铁路的单程运载能力是一条 8 车道公路运载能力的 4到5倍; 铁路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同时,香港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结合非常紧密,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规划也融为一体。以地铁为依托, 在人们容易步行到地铁站的周围设立密集发展区。研究表明, 港岛中区仅 平方公里的面积就密集了 80 万个工作职位和差不多 100 万人的住房。除了 CBD 外,这里还有居民区所需的一切设施,包括社区服务、文化、教育、休闲等设施。而这个区域的面积还不足一个标准国际机场面积的 2倍。这种密集的发展模式减少了人们对路面交通和公共交通的需求。通过规划行人专用路和各级分离行人通道,鼓励无污染模式出行比如步行或骑自行车。这样一可转移人们出行对乘车的需求, 二可减少机动车和行人之间争抢, 保证了交通安全。在交通管理中采用先进技术。这些技术不但增加运输 3 效益, 提高道路运输能力, 还确保交通安全。如旅客信息系
香港-交通规划超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