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实验复习
第一:显微镜的使用
一般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低倍找物像→移中央→换高倍镜→调细准焦螺旋→高倍观察
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放大倍数:目
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临时装片→烘干→盐酸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注意:用生理盐水的目的:保持口腔上皮细胞形态烘干的目的:吸附住细胞
加盐酸的目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蛋白质与蒸馏水缓水冲洗的目的:洗去盐酸;缓水冲洗: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保温的目的:有利于染色剂与 DNA和 RNA的结合。
DNA分离。
第四:观察质壁分享及复原实验
原理: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的尝试,能够渗透失水或吸水。
实验步骤: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找物像,并移中央→转换高倍
镜→调细准焦螺旋→高倍观察(找到紫色大液泡,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紧贴)→盖玻片一侧
加 的蔗糖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观察:液泡缩小,并产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盖玻片一侧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观察:液泡变大,原生质层与细胞
壁贴近)。
注意:取紫色洋葱外表皮,不能取内表皮
质壁分离的表现:由坚挺到萎蔫;液泡由大到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到深;原生质
层与细胞壁紧贴到分离。
第五:比较过氧化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 原理: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Fe3+和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即:
2H2 O2 →2H2O+O2( 有气泡产生 )
实验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以外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检测方法:用以检测因变量发生量的手段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加 Fe3+和加过氧化氢酶,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多少,检测方法是气泡产生的多少或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变量是加入各溶液的量、温度、PH值、时间长短等。
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保持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
注意:要选新鲜肝脏(细菌影响活性)肝脏要制成研磨液(接触面积)
滴入肝脏研磨液与 FeCl 3 溶液时不能用同一吸管(防止混合 影响实验效果)插入卫生香时不能碰触到气泡( 以免使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
第六:酶催化特性的实验
高效性
(1)原理: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
(2)变量分析:自变量:催化剂类型
因变量:底物分解速度或产物形成速度
无关变量:试剂量、温度、PH
检测方法: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
2. 专一性
(1)原理: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
(2)变量分析:自变量:不同的底物
因变量:底物分解情况
无关变量:试剂量、温度、PH
检测方法:砖红色沉淀(用斐林试剂检测)
(3)思路:一组底物用淀粉,一组底物用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所以需要2支试
管。
酶作用
生物必修1实验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