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度过错去亲人的哀伤
不同样年龄的孩童对“死亡”概念的理解:
3~5岁的孩童:这个年龄的孩童会先关怀自己的需求:谁会照顾我?常会浮现否认死亡的现象,孩子最常表达的一种感受便是:“那个我所深爱的人来年会再回来的”。
陪孩子度过错去亲人的哀伤
不同样年龄的孩童对“死亡”概念的理解:
3~5岁的孩童:这个年龄的孩童会先关怀自己的需求:谁会照顾我?常会浮现否认死亡的现象,孩子最常表达的一种感受便是:“那个我所深爱的人来年会再回来的”。
5~9岁的孩童:这个年龄的孩童已理解生物实体的死亡。孩子也许会问诸多问题,有些时候她们也许会很敏感、情绪化,但有些时候,她们又会若无其事地玩耍,这似乎是面对伤痛的一种自然防卫措施。
9岁以上孩童:这个年龄的孩童对死亡所导致的影响及成果,已发展出较完全的理解,也因此使得她们面对“死亡”会有较多的恐惊及胆怯。
哀伤阶段
这些阶段一般不是依序进展的,常常会有所反复、重叠:
1. 否认:多次地相信死者会再回来的。
2. 愤怒:针对死者或其别人,一般是无缘无端的愤怒。
3. 讨价:如果上天可以让挚爱起死回生,乐意为上天做事。
4. 罪恶感,忧郁:一般孩子会觉得该为这场死亡负些责任,或由于过去自己和死者的相处种种而觉得很伤心。
5. 接受:接受并不表达就没有悲哀或哀悼。不管小朋友或成人,“正常”的哀悼一般会持续一两年,而失去挚爱的悲哀则也许永无止期。
协助小朋友解决哀伤
1. 表达出你真诚的关怀和关爱。不要怕被孩子看到你在哭或悲哀。
2. 常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倾听她的心声,和她谈心,拥抱她或给她所需要的种种关怀。在这个时候,小朋友和青少年一般需要稍多的关注和身体接触。
3. 对于所发生的事故和孩子所感到的痛苦,可表达出你的悲哀。
4. 让孩子尽量的表达出她们所体验到的哀伤和她们所想要分享的。
5. 鼓励孩子多容忍自己,不要对自己有太多的规定或觉得自己“应当怎么样”。
6. 坦诚告诉孩子人死后肉体所发生的部分变化,例如:死者永不会再
2022年陪孩子度过失去亲人的哀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