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 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实际, 从对信息化的认识、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利用效率与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农村信息化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试图推动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水平, 推动农村信息化教育的进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的建设。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问题对策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加快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程度的步伐,信息化教育建设正在全国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我作为基层信息技术教育人员, 目睹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发现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很多难题制约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 2 要找出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对策。 1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阔,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信息化教育水平较低,尤其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困难重重, 具体表现以下诸方面: 对信息化教育建设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信息化教育建设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制约信息化的发展。上至政府、学校领导, 下至学校教师都应彻底改变观念, 加深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部分政府领导对信息化教育不关心, 只顾搞经济建设; 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摆样子, 可有可无, 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率低; 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公开说:“讲课用什么课件, 不用就讲不好吗?把课讲好, 来实际点,用不着搞什么花花样! ”有的教师也公然说: “我制作水平低, 运用能力差, 跟不上当前的形式需要, 慢慢适应吧!”如今应试教育仍在社会广泛延伸,造成广大农村学校“以考 3 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的现象还依然普遍存在。在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 他们大多数认为信息技术离农村还很遥远, 师生学无所用, 有的学校只给信息技术教师订书, 学生不订或两人合用一本书,这种现象在我校还真实存在。信息化教育始终处在“打字、排版练习”和“各学科课堂演示辅助教学”的低级阶段徘徊。 资金投入不足,比例失调,设备老化信息化教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资金投入的确是个叫学校领导头疼的大难题,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更为突出。我县由于经济不发达, 财政困难,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 财政投入几乎为零( 只有对县政府规划的极个别重点新建学校投入) 。在对信息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中, 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忽视教师培训的现象。从硬件环境上看,绝大多数学校不但计算机数量较少,不足 30台, 而且机器配置档次低: CPU 是赛扬 600 , 硬盘 5- 10G ,内存只有 32MB ;达不到各市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师生微机配置的基本要求, 急需更新, 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相关教育资源配置上性:投资向大、中城市学校倾斜、 4 条件较好的学校倾斜、向重点乡镇学校倾斜, 完全忽视一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投入, 人为的造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在我县村小学有微机室的学校屈指可数) 。从软件环境上看,我县“校校通”工程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资源局域网刚刚建设, 教育资源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从网上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软件,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都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甚至还有个别学校根本没有教学软件。已有的软件质量也较差、实用性不强,且盗版软件占有率几乎为 100% ,可以说,真正符合学校师生课堂需要的软件数量微乎其微。 信息化教育队伍薄弱,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刚刚兴起,还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也相对薄弱,信息化教育队伍严重影响着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进程,阻碍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水平普遍低。一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现在学校由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 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转行经过培训或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 他们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许多人还是兼职。所谓“管理”,大多只是 5 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性的保管与软件的整理, 很少有人会维修。其教学水平只不过是按照课本讲,一边讲一边操作;二是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