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产妇急性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产妇急性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陈芳 王建英 曾小娥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妇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6年至2009年发生的35例产妇急性DIC进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任何引起产妇急性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陈芳 王建英 曾小娥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妇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6年至2009年发生的35例产妇急性DIC进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任何引起血管内细胞损伤、组织损伤及有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都有可能激发DIC。而防止羊水及其内含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是急性DIC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此,及时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结论 必须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和护理,熟练掌握本病的症状、体征,才能及时纠正诱发DIC的因素。
【关键词】 产妇;DIC;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首先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产生大量凝血酶,在微循环内形成广泛性微血栓。随后由于凝血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血液由高凝状态转变为低凝状态。同时又激活纤溶系统和其他抗凝机制,导致患者发生明显的出血、贫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这样一种危重的综合症(或病理过程)称为DIC。是产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因此,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在产科工作多年,就急性DIC的发病机制和护理措施,分析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6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35例发生急性DIC产妇,年龄23~35岁,。其中,初产妇22例(63%),经产妇13例(37%)。
2 临床表现
本组35例产妇中,除具有其原病理产科特有的症状外,以阴道持续出血不止,无凝血块,腹腔内出血伴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部位出血,阴道出血迅猛、量多,并出现凝血不良或不凝,24例为产后阴道出血并出现出血不凝,1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不凝,出血量平均为2200 ml,最多达4500 ml。严重者伴有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血尿、注射针眼和手术切口出血。本组病例出现皮肤出血点16例,牙龈出血伴血尿4例,手术切口出血11例,皮肤出血伴手术切口出血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17例重度休克,羊水栓塞症状主要以胸闷、寒战、烦躁、呼吸困难为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肾、肝等器官功能损害,发生1个器官损害13例,2个以上器官损害5例,其中2例为基层医院转院,产后大出血就诊过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护理措施
任何引起血管内细胞损伤、组织损伤及有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都有可能激发DIC。而防止羊水及其内含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是急性DIC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此,及时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1]。
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及时发现出血、血栓栓塞及心衰、肾衰、脑水肿等器官功能损害的迹象,给予相应的有效处理。
迅速补充血容量 患者产后体质虚弱,应该及时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新

产妇急性DIC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