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歌
《氓》 (《诗经》)
《饮酒》(其五)(陶渊明)
《山居秋暝》(王维)
《行路难》(其一)(李白)
《登高》 (杜甫)
《一句话》 (闻一多)
词
《虞美人》 (李煜)
《八声甘州》 (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水调我谋——
“即”作动词,走近、靠近的意思,与“就”同义,但不是“就是”,“即我”是走近我、找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仍有这个意思。
,秋以为期——
“将”(qiāng),请的意思(方言)。“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古汉语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可前置用以强调,成语中“一以当十”、“夜以继日”同此用法。
第十页,共208页。
第十页,共208页。
语言知识2
——
乘,登上。
——
贿,指财物,诗中指陪嫁之物,没有“贿赂之意”。
,其叶沃若——
“之”结构助词,隔开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其”,时间副词,将要。
(xǖ)嗟(juē)鸠兮——
于嗟:同“吁嗟”,感叹词,鸠:鸟名,这里用鸠鸟不可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tuō)也——
说:通“脱”,解脱。
第十一页,共208页。
第十一页,共208页。
语言知识3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两个“也”均在主语后面表示停顿。“贰”、“二三”均作使动,使自己的德行出差错,前后不一的意思。“极”,本意屋脊,引申为准则。
,其黄而陨——桑叶一凋零,就会枯黄掉下。这里以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颜色衰老。
,隰则有泮——
隰:低湿之地。泮:通“畔”,边。这两句用淇水有岸,低湿之地有边来反喻自己的愁思无限。
,反是不思——两句意思完全相同,只是结构不同。前一句用的是一般句式,后一句用的是宾语前置句式,“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
第十二页,共208页。
第十二页,共208页。
主题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中诉说了她与氓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抒发了胸中郁积的怨愤。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下广大妇女受欺凌损害的悲惨命运。
第十三页,共208页。
第十三页,共208页。
层次结构
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第一章:(恋爱)---叙述与氓的初恋和订婚。第二章:(结婚)---女主人公对氓的相思和待嫁心情。第三章:(教训)---女主人公抒发自己轻意嫁氓,终遭遗弃的悔恨。
第四章:(被遗弃)---追忆婚后的清贫及自己被弃回娘家时的凄惨情景,遣责氓始乱终弃,“二三其德”的恶劣行径。
第五章:(受虐待)---进一步回想婚后日夜操劳却遭氓的虐待。
第六章:(决绝)---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决绝的态度。
第十四页,共208页。
第十四页,共208页。
写作特色1
一、人物形象鲜明有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忠贞的女子。她向往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私下许身给氓,表现了她的轻率。也说明了她的大胆果断;她订婚后对氓真诚思恋,婚后辛勤操劳家业,即使氓对她打骂凌辱,仍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爱氓,只到被遗弃,赶出家门时,才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果敢的一面。
氓是一个卑劣无耻、虚伪凶狠的负心汉,他先用假意的殷勤、誓言、占卜等手段,蒙骗女主人公的爱情和财产。婚后,便撕去面纱,奴役、打骂妻子,随着女子的年长色衰,将她一脚踢出家门。
第十五页,共208页。
第十五页,共208页。
写作特色2
二、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
对比的焦点是双方对对方的不同态度,两个人物的真假、善恶、美丑,正是在这对比中显示出彼此的强烈反差。
。 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互相映照,揭露其虚伪凶狠的本质。 女主人公则以她被休弃为界,也有着明显的转折变化,她由单纯、天真、热诚而略带几分软弱,转变为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还显示出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十六页,共208页。
第十六页,共208页。
写作特色3
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这首诗里
《大学语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