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他的诗论文导读:徐志摩不仅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关键词:徐志摩,诗徐志摩不仅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 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案。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论文格式。他欢呼升起在冬宫的红旗, 讴歌“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 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 转而他又抨击十月革命, 呼吁“青年人, 不要轻易讴歌俄国革命, 要知道俄国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惨痛的的一件事实, 有俄国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这日子的。”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因为毁誉双方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证据。鲁迅先生有段为人熟知的名言:“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 现在就诗论诗, 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以为倘要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 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今人重新审视古人,不是看他说的、写的、作的是否符合当下的政治标准和社会需求, 而是看他对所处时代和整个历史做了些什么。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骨干,但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处世态度、文学主张和创作道路。他既不等同于闻一多,也不是胡适的附庸。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譬如《俘虏颂》中锋芒直指那些不顾人民的死活, 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 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 陷民于水火的官僚、军阀的憎恶, 对违反人道主义暴行的憎恨。徐志摩还有一些公认为最有代表他创作风格的抒情短诗,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请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寥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用水莲花比喻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 美丽动人, 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来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 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 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因愉快的相会,而带来的依依惜别之情。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 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 仅一个简单的动作, 一句普通的告别语, 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确实不同凡响。最后, 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柔情,吟咏出了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也是一首流传很广, 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美丽的康桥, 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位置。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
徐志摩和他的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