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背景
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中小企业发展无序危害转移严重
用工制度改革增加流动劳动人口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
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
入世对职业卫生管理提出新要求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全国职业病危害状况
,,,
职业危害分布30余个行业,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最为突出
,,-2万例增长
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
乡镇工业82%存在职业危害、30%职工接触职业危害,%,%
l 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
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数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年逐年上升,1999年与1998年比,%,中毒人数增加47%,%;而2000年与1999年比,急性中毒报告230起,不仅发病数明显增加,%%,其中急性职业中毒重大死亡事故25起,中毒172人,死亡128人。
l 职业病报告分析
1999年-2000年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总数为167587例,年均增加新发职业病人数为5235例。但是,这些数字并不反映职业病的实际发病率。据调查显示,%、%。
以2000年为例,全国应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职业人群为400余万,实际体检人数约为1/3(%),%。按当年的检出率(%)估算,。
l 乡镇职业病危害突出
卫生部曾对15个省市30个县区的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82%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近30%的乡镇工业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是同期我国职业病发病率的8-10倍。
l 职业病危害转移趋势:
1 .职业病危害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2 .职业病危害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
地区转移;
3. 职业病危害由大中城市向乡村转移;
4. 职业病危害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
业转移。
打破世贸组织贸易技术壁垒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方向。WTO的贸易技术壁垒文件中规定了“安全、健康、环保”的原则,并要求成员国建立国家职业卫生健康标准体系, 其中包括职业环境、职业性健康、损伤、康复、产品健康质量等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为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争端, 企业管理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用人单位只有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才能真正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立法宗旨与原则
以人为本:强调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预防为主:控制危害源头(7:4:1原理)
结合国情:重点控制严重职业危害
法律定位: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技术服务机构权利义务关系
职能转变:减少事前许可、强化事后监督
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强调企业自身管理
群众监督:工会、其它群众组织、劳动者参与管理
确保实施: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落实工伤保险和服务两个支持系统
用人单位
劳动者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健康权利
政府监管部门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
职业病防治法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